目的论视角下网站中的中国大学概况翻译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ru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内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中英文)网站,网络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大学网页在构建和宣传学校形象,提供网上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认真观察,国内大部分高校网页(特别是概况部分)的英文版还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宣传效果,有些甚至会影响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针对网站中的中国高校概况翻译进行研究。 受传统对等翻译理论的影响,中国大学概况的英译几乎是原文本(中文概况)逐字对等翻译。译者往往忽略了这样的问题:目标文本的预期读者是谁?目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是什么?因此就出现了译文文本对真正的目标读者而言,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和不当表述。 作为对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德国的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Reiss)、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学者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无疑为中国大学概况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费米尔的“目的论”,任何行为都带有目的性,翻译行为也不例外。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目的法则是决定翻译行为的第一准则,而其他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法则则从属于目的法则。 在功能主义理论——目的论指导下,本文抽取了部分重点高校,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它们的概况翻译,旨在探索中国高校英文网页中存在的普遍的且有代表性的翻译问题。并通过译例分析,归纳出诸如改写、删译、直译加注等几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促使目前中国大学概况的网页翻译状况得以改善,使英文网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亦是社会学和美国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国旧个人主义的核心观念是:独立、勤俭、自我实现,反对合作和政府干预,它产生并服务于自由主义
当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必修课”;随着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各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在促进产品销售和占领市场等
托马斯·哈代是最著名的英国作家之一,著有《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数部名作。其中,使哈代一举成名的是他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
口译员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无障碍地进行沟通,是译员的职责。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具备
50年代被称为是“顺从的时代”,而接下来的60年代被称为“叛逆的时代”。两个时期鲜明的反差,引起了不少社会学家和学者的兴趣。 50年代是有争议的年代,许多敏感的知识分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