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尤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各国为增强实力、发展经济,都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世界性的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引起了环境污染危机的全面爆发,环境哲学(亦称环境/生态伦理学)也应时而生。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环境哲学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最前沿也最具活力的“显学”。在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中,生态危机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有学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要想克服生态危机,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故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了环境哲学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采用了哲学诠释学、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深层生态学与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之比较为例,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何以可能这一主题。首先,从分析环境哲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内涵与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作为一种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特点。其次,通过对深层生态学与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论述了深层生态学的理论来源之一——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蕴,从而揭示了深层生态学实质上也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最后,从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哲学之为环境哲学之依托的角度,论述了以深层生态学为代表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是“利己主义的扩大和延伸”,是“通过扩展自我而鼓励某种更为宽广的利益”,故其实质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所以无论在人类的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都是不可能的。并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是生态系统发展的必然。先秦道家的生态哲学思想能为环境哲学提供诸多有益启示,是我们应对生态危机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资源和智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