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刻,农业现代化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力。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9%,干旱区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值占绿洲国民经济产值的比重大的现状还将持续存在。而且干旱区绿洲农业区别于东部季风区农业最大之处就是农业生产要素水的严重制约,伴随着干旱区经济的发展,各个经济部门的用水量越来越大,造成了内流河在上中下游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流域下游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等,在绿洲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民勤县作为石羊河下游地区,曾出现过尾闾湖干涸,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是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典型代表。本文研究是在我国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开展的,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上。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出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通过熵权法对民勤绿洲农业现代化进行定量评价。○1从时间上来看:2002-2006年民勤县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2006-2010年,民勤县重视生态治理与恢复,农业现代化进展缓慢;2010-2014年,在促农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2从空间上来看,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呈现出:环河-坝区-昌宁-泉山-湖区依次递减的规律。○3根据实地调研分析,民勤农村农业生产具有年轻劳动力外流,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特征。农民的兼业行为呈现出城郊农业类型区>边缘农业类型区>典型农业类型区的特征。城郊农业种植格局为“林果业+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占据农业收入比重大;典型农业种植格局为“林果业+经济作物+日光温室”,经济作物占据农业收入比重大;边缘农业种植格局为“林果业+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占据农业收入比重大。畜牧业城郊农业类型-典型农业类型-边缘农业类型差异不大,呈现出均衡发展特征。最后,基于各个灌区内部农业现代化差异和对当前政策的评价,提出以下建议:1、缩小区域间农业生产环节的差距,实现农业生产环节均衡发展。○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昌宁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2以湖区作为粮改饲的试点区,循序推进县域粮改饲项目。○3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加快土地流转进度。2、兼顾农业发展效率,统筹县域农业发展。○1城郊农业区依托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打造成为县域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覆盖全部乡村的农业物流体系。○2完善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3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合理调整县域经济结构。○4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有序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完善农业保险体系。3、综合类对策○1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建设专业的农业推广队伍,培养职业农民。○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谐文明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