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传:从文学到电影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香传》作为盘索里类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与《沈清传》、《兴甫传》并称朝鲜民族古典文学的“三大传”,与《红楼梦》、《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小说。《春香传》的故事素材源于民间传说,后来盘索里艺人“广大”将这些故事素材用盘索里的形式进行演唱,申在孝等有识之士将演唱的盘索里歌辞整理、记录下来,最后被坊间书商加工润色之后整理成了小说。几百年来,随着盘索里艺术的心口传承以及朝鲜王朝中、后期读者层的变化,《春香传》的内容一直被反复改写,先后诞生了汉文本、韩文本、手抄本、坊刻本等近143个不同版本,主人公春香也成为朝鲜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上世纪三十年代起,随着《春香传》的小说文本被不断发掘、整理,这部庶民文学作品受到广大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春香传学”研究蓬勃开展起来。进入二十世纪后,《春香传》凭借其叙事上的开放性特征,先后被改编成为小说、诗歌、漫画、话剧、戏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以此保持着经典文本的艺术魅力。然而,面对解构主义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消费时代“文学危机论”之论断,文学的发展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值得我们深思。电影被誉为世界上的“第七艺术”。自从电影诞生的那天起,文学文本就注定成为电影剧本创作的主要来源,而那些优秀、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作品更是受到电影创作主体的垂青。文学故事用电影的方式以飨大众是文学作家们始料未及的事情,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不失为一种延续文学作品生命力的有效手段。纵观朝鲜半岛电影史,小说《春香传》被先后二十四次改编成电影,春香电影也见证着朝鲜半岛电影工业的兴衰起落。每当电影业出现重大的技术性变革或者陷入低谷需要重新崛起时,电影工作者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小说《春香传》。可以说《春香传》默默开启着朝鲜半岛电影工业乃至电影史上的每个历史新纪元。本课题以电影改编观念为基本理论,以语言学、符号学、叙事学、接受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辅助理论,采取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艺术本体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从整体上对朝鲜半岛电影史上的春香电影改编活动进行全面把握和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观照。考察由小说《春香传》改编而来的春香电影作品,探究“春香”这个女性形象在各个时代产生的变化,思考春香电影改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电影艺术对古典文学、特别是经典文学文本的现代化阐释带来的启示、价值与意义。本课题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在对春香电影改编研究史进行详细扫描之后,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第一章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此章对文本理论、改编的定义、方法、观念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界定了“改编策略”、“改编方法”、“改编技巧”学界使用较为混乱的术语,最后对“改编”定义如下:改编是创作主体根据电影的创作规律,在对原著文本符号进行解码的基础上,使用视听符号进行重新编码的三度创作行为。第二章对《春香传》的小说文本进行了考察。此章以文学作品产生的内因与外因、影响与接受为横向线索,以民间传说到盘索里类小说的演进过程为纵向线索对小说《春香传》进行了作品的内部研究;同时以小说中涉及的朝鲜王朝身份制度、妓生制度、奴婢制度、御史制度等社会制度为切入点,对小说《春香传》进行了作品的外部研究。此章内容试图打破以往国内《春香传》研究中存在的单纯使用社会学分析方法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论范式、纠正一些错误的研究倾向,同时将韩国学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译介,旨在为国内的《春香传》研究提供有益参考。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按照电影草创期、默片期、有声期、复兴期、发展期和消费时代的时间断线,对朝鲜半岛电影业中的春香电影改编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的重点内容放在有影像资料存世的1941年《半岛之春》、1961年《成春香》、2000年《春香传》、2010年《方子传》之上。其中,在第五章中对朝鲜电影史上的三次春香电影改编情况进行了论述,研究重点放在有影像资料存世的1980年《春香传》和1984年《爱、爱、我的爱》之上。此章的研究内容试图突破以往春香电影改编研究中将研究对象限定在韩国电影史的研究局限,进而将整个朝鲜半岛电影业中的春香电影改编情况补充完整。1922年,金小浪一派以连锁剧的形式拉开了春香电影的大幕。1923年,早川孤舟拍摄的《春香传》成为朝鲜半岛电影史上最早的使用民间资本拍摄的电影,也是朝鲜半岛的首部默片。1935年,李明雨拍摄的《春香传》宣告了朝鲜半岛首部有声片的诞生。李氏兄弟通过向日本学习摄影、录音技术,使用民间资本完成此部影片的拍摄,对依赖外国资本起家的朝鲜半岛电影业具有重要意义。《半岛之春》(1941)使用“片中片”的套嵌式结构,将《春香传》的拍摄情况与内部叙事相结合,为观众展现了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半岛电影业的困境与电影工作者的无奈。此片以爱情通俗剧的题材委婉地回避了殖民当局的检阅,是一部完成度极高的民族电影。《成春香》(1961)采用喜剧类型片的形式对《春香传》进行了多元化的改编,此片促进了新艺综合体的转换,加速构建了六十年代韩国电影产业结构和美学特征。春香的扮演者崔银姬将忍苦、未亡人的母亲形象成功带入到影片之中,唤起了当代女性观众的集体共鸣。尹龙奎导演的《春香传》(1980)是朝鲜电影史上第二部春香电影改编作品。这部彩色故事片将春香塑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阶级勤劳女性的典范形象。从整体看,本影片是严格遵循《电影艺术论》指导思想拍摄的严肃艺术作品,具有明显的人工斧凿之感。申相玉导演的《爱、爱、我的爱》(1984)是朝鲜电影史上的第三部春香电影,该片采取歌舞片的形式进行拍摄,表现出与以往春香电影大不相同的文艺面貌。林权泽导演的《春香传》(2000)“忠实”地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全方位“还原”。通过“片中片”结构将朝鲜民族传统艺术盘索里的精髓融入到《春香传》之中,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试验,重新构建了韩国电影的美学体系。《方子传》(2010)以鲜明的后现代特点为观众演绎了一个古代服饰下现代人思维的《春香传》。影片中春香的欲望与现代女性追求的目标形成了有效互动,可以说此片是过往春香电影改编中叙事变化最为成功的一部,也为以后的春香电影改编提供了参考范式。最后,结论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本课题的研究局限在于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在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建立了联系,尚未使用戏仿(parody)理论对两种文本深层关系进行考察;改编观念中界定的相关术语未能在改编实践中检验其内涵;以“视听语言”为基本出发点,仅对有影像资料存世的春香电影进行了研究,对于其他以文献形式存世的春香电影也值得进行后续研究。改编观念的研究严重落后于改编实践的步伐,理论层面仍然不能形成分析电影改编作品的有效操作范式,此领域尚有待后续研究者对多部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改编的相关理论内涵。视听媒体在未来肯定会长时间占据主流媒体的地位,因此电视剧、广播剧中的《春香传》改编作品也值得研究者进行后续研究。
其他文献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给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正>欧洲在外层空间活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空间大国在空间领域表现较为活跃;同时,欧洲拥有全球第一个区域性政府间空间合作组织欧洲空间局
试验以(28±2)日龄长白×大白二元杂种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溶菌酶,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15 d,溶菌酶高
双酚F和双酚AP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影响人或动物的中枢神经和生殖系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毒性,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多壁碳纳米管作
在现代化的制造背景下,塑料模具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模具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塑料模具制造企业的生产逐渐朝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的方向发展。面对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能力,激烈
上气道狭窄或塌陷不仅导致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而且引起代偿性口呼吸。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长期口呼吸可引发一系列牙颌颅面畸形。在清除上气道
<正>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学业和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择更看重他们内在的潜质。小学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ring perimenopause,P-DU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
本项目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42B04)项目:《魔芋葡甘聚糖规模化加工和应用的关键技术》的资助下,以我国来源丰富、可再生的特有天然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原料,
近年来,数以千计新型手性小分子催化剂的出现为不对称催化开辟了新的通道和途径,尤其在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新药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基于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