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河田鸡群重组禽白血病病毒FJ15HT0株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ya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e),甲型反转录病毒属(Alpharetrovirus),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抗原性、病毒干扰试验、宿主范围及基因组分子生物学特性,将ALV划分为10个亚群,分别命名为A、B、C、D、E-I以及J亚群。其中A、B、C、D和J亚群为外源性ALV,E-I亚群为内源性ALV。ALVs可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免疫抑制和多种肿瘤表现,严重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因此是世界各国重点防控的病原体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ALV防控形势严峻,肉鸡、蛋鸡和地方鸡群中主要流行毒株多为J亚群,A/B亚群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其在鸡群中的感染率和病毒变异表现出增强趋势。为了研究福建省著名地方品系河田鸡中外源性ALV的感染状况和致病性,本研究对河田鸡群中疑似ALV感染病例进行样品采集和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PCR对该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分段扩增PCR进行全基因组测定及分析,从而确定该病毒的分类地位;通过接种6胚龄白来航鸡胚模拟垂直传播,并设立1日龄和42日龄同居感染组,以此阐明该毒株不同传播方式对鸡群生长性能、免疫性能、感染状态及肿瘤表型的影响。主要试验内容及结果如下:  1.ALV-B的分离鉴定  通过采集疑似ALV感染河田鸡的肛肠棉拭子和静脉血,通过ELISA检测肛肠棉拭子样品中的ALV群特异性抗原p27,鉴定为阳性者,对其相应的静脉血样品进行处理后接种单层DF-1细胞以分离病毒,设立空白细胞对照组。  盲传3代后,细胞培养上清p27 ELISA检测表现为阳性的DF-1细胞进行固定,分别以p2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和J亚群特异性McAb作为一抗,以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结果显示,该毒株表达p27抗原,不具备J亚群特异性gp85蛋白,为一株非J亚群的外源性ALV。提取感染细胞DNA作为模板进行gp85特异性PCR,并进行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具有B亚群特异性gp85基因序列,并将该毒株命名为FJ15HT0。  2.FJ15HT0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该毒株的基因组特性,根据参考ALV毒株基因序列设计8对能够覆盖ALV前病毒DNA全序列的相互重叠的引物,经分段PCR扩增出目的条带,并进行克隆和酶切鉴定,选取3个阳性克隆送至生物公司进行测序,通过软件拼接得到该分离株的前病毒DNA全基因组序列。该毒株前病毒DNA全长为7785 bp,基因组结构为5-LTR-gag-pol-env-LTR-3,符合典型的复制完全型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模式,不携带原癌基因(Oncogene)。通过与各亚群经典ALV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FJ15HT0株为一株重组毒,具体分析如下:  (1)gag和pol基因序列分析  序列分析可知该毒株的gag与pol基因序列保守,与其他参考毒株ga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以上,pol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  (2)env基因序列分析  env基因编码gp85和gp37基因,其中gp85的推导氨基酸序列与B亚群参考株同源性在91%以上,与其余亚群参考株同源性均在90%以下,其中与J亚群参考株同源性仅为48.1%;而其gp37推导氨基酸序列与E亚群参考株ev-1同源性最高为90.6%,与J亚群参考毒株HPRS103同源性最低仅为55.6%,与A、B、C、D亚群平均同源性为88.7%。  (3)LTR序列分析及调控元件分析  该分离株LTR序列与其他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1-90.5%之间,其中与J亚群参考株HPRS103同源性最高为90.5%;该毒株的3端U3区含有与ALV-J HPRS103相同的顺式调控元件,存在2个Y Box、2个CArG,符合复制能力强的外源性ALV的典型特征。  (4)UTR序列分析  该分离株5UTR与其他亚群参考株5UTR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3-94.5%之间,与 C亚群 Prague C毒株同源性最高为94.5%;FJ15HT0毒株的3UTR序列与参考毒株该区域序列同源性为60.3-82.4%,与A亚群参考株RSA同源性最高为82.4%。  根据以上全序列分析,可知该毒株为具有ALV-B特异性gp85基因序列、ALV-E gp37序列、ALV-J LTR序列的重组ALV毒株。  3.FJ15HT0分离株生物学特性  48只SPF鸡胚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6胚龄接种DMEM;B组,6胚龄卵黄囊接种病毒;C组,6胚龄接种DMEM,雏鸡1日龄(d)与接毒组同居饲养;D组,6胚龄接种DMEM,42日龄时与接毒组同居饲养;各组隔离饲养直至11周龄(w)。  (1)感染方式对排毒情况的影响  雏鸡1d、1w、2w、3w、4w、5w、6w、7w、8w、9w、10 w、11 w时采集胎粪或泄殖腔棉拭子,采用ALV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p27抗原。接毒组从1 d到11 w均可检测出p27抗原阳性,1 d同居组与42 d同居组检测p27抗原均为阴性,说明通过垂直传播途径感染能够使鸡群持续排毒,早期和晚期水平传播感染并不能使鸡群排毒。  (2)感染方式对病毒抗体消长规律的影响  雏鸡出壳后,分别在2w、3w、5w、7w、9w、11w采集全部鸡只抗凝血,分离血浆进行ALV-A/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ALV-A/B抗体;接毒组从孵化到11 w均表现为ALV-A/B抗体阴性;1 d同居组在与接毒组同居饲养3 w、5 w、11 w时各出现1只鸡ALV-A/B抗体阳性,阳性率为分别为9.1%、11.1%和14.3%,在7 w时出现2只鸡检测到ALV-A/B抗体,阳性率为25%;42 d同居组在与接毒组同居饲养3周后检测到2只鸡ALV-A/B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8.6%,11 w出现3只鸡检测到ALV-A/B抗体阳性,阳性率为42.9%。可见,接毒组鸡只均未检测到ALV-A/B抗体符合胚内感染导致免疫耐受的特性;同居感染鸡只最早与病毒接触后  3周可出现血清抗体。  (3)感染方式对病毒血症的影响  在2w、3w、5w、7w、9w、11w采集鸡抗凝血,分离血浆,接种DF-1细胞,7 d后取上清以ELISA检测p27抗原。接毒组从1d到11w可检测到病毒血症;1d同居组在2w、3w、5w部分鸡只检测到病毒血症,42 d同居组均未检测到病毒血症,表明鸡胚接种和早期同居感染能够让鸡群产生病毒血症,而晚期同居感染未能诱发病毒血症。  (4)感染方式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在雏鸡1-11 w期间,每个周龄对各组鸡只进行称重,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胚内感染对白来航鸡具有显著生长抑制作用,11 w时接毒组均重仅为空白组均重的61.8%,接毒组与空白组在2-11 w差异显著(P<0.05);该毒株对早期同居饲养的鸡只体重具有抑制作用,11 w时1日龄同居组均重仅为空白组的67.8%,3-11 w期间1 d同居组鸡体重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该毒株对晚期同居饲养的鸡只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42 d同居组鸡体重较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1-11 w期间接毒组鸡体重较1 d同居组差异不显著(P<0.05);6-11 w期间接毒组鸡体重较42 d同居组显著降低( P<0.05);在2 w、3 w、4 w、6-11 w期间1 d同居组鸡体重较42 d同居组显著降低(P<0.05)。  (5)感染方式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在11w剖杀全部鸡只,取其胸腺、脾脏、法氏囊进行称重,计算其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接毒组脾脏、胸腺、法氏囊指数较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1 d同居组鸡的脾脏指数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胸腺、法氏囊指数较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42 d同居组免疫器官指数较空白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6)对NDV、AIV-H5的抗体水平抑制作用  至雏鸡7 d,全部雏鸡经点眼滴鼻的方式接种鸡新城疫LaSota株活疫苗,全部鸡只颈部皮下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0.2 mL,在21 d同法进行二次免疫。  在2w、3w、5w、7w、9w、11w采集鸡抗凝血,分离血浆,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滴度。结果显示:该毒株胚内感染对鸡只的NDV活疫苗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在3 w、9 w、11 w接毒组NDV抗体产生水平较空白组显著降低( P<0.05);1 d同居组在9 w、11 w时NDV抗体产生水平较空白组差异显著降低( P<0.05),42 d同居组在9 w、11 w时NDV抗体产生水平较空白组差异显著降低(P<0.05)。据此可知,该毒株对白来航鸡鸡胚接毒及同居饲养对NDV疫苗抗体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雏鸡不同周龄采集抗凝血,分离血浆进行HI试验,检测抗AIV-H5灭活苗抗体滴度,结果显示:接毒组、1 d同居组、42 d同居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7)诱发肿瘤表型  11w时剖杀所有试验动物,采集其心脏、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胸腺组织经过甲醛固定后制备石蜡切片,经过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胚内接种FJ15HT0毒株导致感染鸡脾脏和肝脏中呈现肿瘤病灶,病灶表现为实体瘤,瘤内聚集深染的未成熟的淋巴细胞,瘤体界限较为清晰,大小不一,判定感染鸡只发生了淋巴细胞瘤。空白对照组和同居感染组试验动物组织中均未发现肿瘤存在。证实该毒株胚内感染对SPF鸡具有较强的致瘤能力。  本研究从河田鸡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ALV,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定与序列分析,确定该毒株为一株自然重组外源性ALV。通过动物感染性试验揭示了该毒株不同感染方式对鸡群感染状态、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肿瘤表型的影响。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揭示了FJ15HT0株的分子特性和致病特性,为了解我省河田鸡群中ALV的流行状况和遗传进化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地方鸡群中禽白血病的有效防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让我们心灵相约,点亮儿童阅读的明灯,温暖孩子的一生。”  这是徐冬梅老师主编的《日有所诵》的序言,这位亲近母语活动的创始人,已经带领一群追梦人,一路点灯,大力倡导儿童阅读,今年是第十个年头了。“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多么平凡而有力量的话。“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培养终生阅读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
禽类原始生殖细胞(primodial germ cells,PGCs)是配子的前体细胞,可以作为将外源基因转入基因组和生殖系的有效载体,因为PGCs能够通过血流靶向进入杂合子胚胎性索,将遗传特性直接
一、百灵庙镇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设计简介  1.用地形态研究。百灵庙镇区四周环山。艾不盖河自西向东,再转而向北又向西,形成老城区三面临水。城区内的塔尔洪河也是本镇的一条主要过境河流,与艾不盖河两河相汇,与周边山体共同形成了百灵庙镇复杂而独特的“山水”地形地貌。  2.规划发展概念。在现状分析及原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魅力百灵”的发展目标、功能及形象定位,提出了城市滨水区发展的七大概念:(1)山水百
启动展露美的一面,让自我更自信,很多职业女性都希望通过整容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更美的一面,但面对国内整容事故频繁,无证执业医师泛滥,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美容医疗器械落后,
摘 要: 河南省是高考大省,高考出题趋势会直接作为广大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风向标。作者针对2013年河南省高考英语试卷,从试卷的分值、题型等方面简要地分析2013年河南省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并对比2011及2012年英语试卷,希望为2014年提供借鉴,更好地指导平时的教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2013年英语试卷 内容分析 指导教学  一、试卷结构( 试卷分I卷和II卷两部分,总分值150分
摘 要: 现代文阅读训练很难系统适度,学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拿不到分,师生对此存在“放弃训练、考试撞运”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研究一套快速提炼信息,抓住现代文主旨的方法,解决学生答题难的问题。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三步精读法 基本思路  现代文阅读多年来一直是公认的高考中最难把握的部分,一定程度上,能否探究出一套快速地鉴赏把握现代文的思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考生考分的高低。阅读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1564年4月23日,他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小镇出生,52年后的生日当天,
摘 要: 在生物中考复习中,教师应重视基础,构建知识网络;重视方法,突出能力训练,培养建构解题技能;重视多媒体的运用,提高效率;联系实际,关注生活,重视热点。  关键词: 生物中考复习 基础 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新形势,在中考生物复习中,教师应更新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媒体等手段,重视基础,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和分析
摘 要: 作者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高三政治教师的高考《经济生活》部分计算题的讲解,使学生能熟练地解答高考政治计算题,提高得分率。经过高三教学实践证明,本文中介绍的方法成效显著,学生高考中计算题部分基本不失分。  关键词: 高考 数学知识 《经济生活》理论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无论全国卷和还是地方卷,对计算题的考查屡见不鲜,而此类题一直是文科学生认为的难点。为突破此难点,我就这一问题结合几类计
学习邓小平理论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殷步九珠海华软系统有限公司邓小平同志精辟地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谓“生产力”就是由生产工具和掌握生产工具的人构成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