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的亨利·詹姆斯的文学形象——分析三部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文学作品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被西方文学界称为“亨利·詹姆斯年”,大量的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小说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注意。亨利·詹姆斯作为一位介于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作家,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小说创作不同于传统的作家在叙述故事时关注情节性、故事性,而是更加体现了小说作为人文时代的产物的特色,更多地关注人物内在的意识发展,强调人物意识的发展才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这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线索,也使亨利·詹姆斯成为了承前启后、备受后世小说家关注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一生也是富有戏剧性的,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亨利·詹姆斯,面对的是工业时代的到来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加、读者人群的日益扩大、文学创作遇到商业化大潮的冲击,精英文学面临商业化、平民化的挑战,同时代的作家都不得不在这个时代的变化面前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亨利·詹姆斯的迷茫、委屈与最终的选择,都是他能够引起现代作家兴趣和思考的重要因素,也是他留给后世的文学遗产。   本文比较分析了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两部比较成功的小说(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大师》)和一部最为出名的传记(里昂·埃德尔的《亨利·詹姆斯的一生》)。第一、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传记文学与小说这两种不同的文体在面对同样的亨利·詹姆斯的人生和时代背景时,如何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处理、场面的安排剪辑和叙事技巧的运用,通过真实的人物、书信和亨利·詹姆斯的创作历程,与虚构细节和叙事技巧的巧妙结合,建构了一个作品中亨利·詹姆斯所生活的时空,塑造了的三个截然不同的亨利·詹姆斯的形象。第三部分将通过分析三部作品出版后大相径庭的遭遇,用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即以亨利·詹姆斯自己的小说理论为标准和以评论界、读者的反应为标准,对这三部作品的成败进行深层分析,总结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成败的多重原因。
其他文献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GayatriChakravortySpivak,1942-),当下西方文艺理论界最活跃的批评家之一,与萨义德和霍米·巴巴一起被誉为后殖民理论的“神圣三剑客”。这位印度裔女性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表明残雪的写作是“反写作”。本论文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解读,一个新研究点。“反写作”是随着中国20世纪末的迅速发展和改变而崛起的一个新概念。本文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