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被誉为是“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诗史”。作者拉尔夫.埃里森也因为这本书赢得了不朽的名声。埃里森通过对一个黑人青年经历的描写,深刻的指出,美国黑人的主要痛苦不再是来自白人的赤裸裸的剥削,而是一种心灵上的种族歧视,即精神奴役。本论文重点论述了黑人所遭受的作为边缘人群不被人重视,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被人看不见的精神歧视。本论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失去和寻找自我心路历程的分析,指出了来自白人世界的精神歧视导致美国黑人失去自我,而黑人只有在自己的黑人文化中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本文首先介绍了小说出版时的美国社会背景和拉尔夫·埃里森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独创性和其里程碑似的地位。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的整体地位显著提高。但是黑人依然遭受着来自白人心理上的种族歧视。作者拉尔夫·埃里森正是从当时美国社会的这种社会现实出发创作出《看不见的人》,揭示出美国黑人被白人当作局外人的心理痛苦,和如何在这样的种族歧视中一步步失去自我的过程。小说《看不见的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美国黑人的精神追求,从而把美国黑人小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接着笔者就小说本身,主人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一步步失去自我进行分析。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使得他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奴性,并且排斥黑人文化,拒绝接受自己的黑人特征。带着这种奴性进入社会以后,主人公不断的遭受到来自白人世界心理上的歧视,白人无视主人公作为一个体人的人格,而是把他看成实现目的的工具。在这种歧视中,主人公变成了白人眼中的“无形人”,一步步丧失了自我。小说中其他的黑人也在这样的种族歧视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我。笔者把他们分别分为“面具型”,“后奴隶型”和“激进型”的黑人。然后,笔者分析了主人公的寻找自我部分。首先,是他的觉醒,他逐渐的接受了原来所排斥的黑人文化,从而在黑人文化中找到了自己身份的根基。接着,主人公开始反对原来他所言听计从的白人权威,拜托他们的控制,并且完全接受自己的黑人性,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最后,他勇敢地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民族责任,从而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