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下硫化铋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围绕半导体材料Bi2S3的低温合成及其微结构控制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将硝酸铋(Bi(NO33)·5H2O的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缓慢加入到黄原酸钠(C3H7OCSSNa)的DMF溶液中,在60-80℃水浴中反应24h,成功制备得到带状硫化铋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拉曼光谱(Raman)等表征手段分析证明:所得到的产物为正交晶型,且结晶性较好,纯度较高;通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分析,得知产物为形貌均一的纳米带,直径为10-20nm,长度为5μm左右,长径比较大;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根据(ahv)2~hv的关系曲线,得到Bi2S3纳米带的Eg约为1.67eV,与块体Bi2S3(1.3ev)相比增加了0.37eV,在光电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变换溶液的加入方式,即将的黄原酸钠(C3H7OCSSNa)的DMF溶液,缓慢加入到硝酸铋(Bi(NO33)·5H2O的DMF溶液中,在60-80℃水浴中反应24h,成功制备得到刺猬状硫化铋微晶,TEM和SEM显示:所得的刺猬状硫化铋微球直径为2-3μm,表面为直径约为10nm的纳米棒束组成。另外,将的黄原酸钠(C3H7OCSSNa)的DMF溶液和硝酸铋(Bi(NO33)·5H2O的DMF溶液在室温下混合,然后在80℃水浴中反应12h,制备得的线球状硫化铋微球,这些微球直径也是2-3μm,但与前一种不同的是,它是有大量直径约为10nm的纳米带组成。以二硫化碳(CS2)和硝酸铋(Bi(NO33)·5H2O为原料,通过更换反应溶剂,在60-80℃水浴中反应12h至48h,成功制备出梳状和刺球状的硫化铋纳米晶。采用XRD,EDS,Raman等测试手段证明了产物为较纯的Bi2S3晶体;同时对他们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产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前一种方法得到了大量形貌均一的梳状产物,其组成单位,硫化铋纳米捧直径不到10nm,后一种方法得到的是由纳米棒组成的球状团聚体,其直径为2-5μm。最后,通过正交对比实验,研究了在各种条件下产物的结晶度和形貌变化,探讨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
其他文献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是导致土壤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已经
焊接作为钢结构中的重要工艺,是一个牵涉到电弧物理、传热、冶金和力学的复杂过程,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结构的安全。由于高度集中的瞬时热输入,在焊接过程中和焊后将产生
有机氯农药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持久性、迁移性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禁用30年后在环境中依然有残留。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可能沿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等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产品应用领域日益拓展,但其废弃物难以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
本文首先以亲水性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为交联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分散剂,在环己烷或液体石蜡中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制得了平均粒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利用新型高效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材料将低密度的太阳光能转化为高密度的化学能,并直接利用太阳光在常温下光催化降解、矿化有毒
针对我国发动机缸体用灰铸铁件在生产加工中的刀具磨损严重的问题,采用了孕育处理和过滤网处理的方法来提高灰铸铁件的加工性能。并应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加工经不同孕育剂和
水资源困乏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其中水质性缺水是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水资源的主要问题。对长江进行水质评价、控制规划,对实现长江排污的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乡村发展困境、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中之重工作,也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供了要点、重点.本文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全面分析乡村
本文以目前广泛使用的变形镁合金AZ31B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添加不同量的稀土Nd对AZ31B合金铸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稀土Nd的添加使得AZ31B合金的组成相由α-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