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BZ25-1油田油气成藏机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构造运动所伴随的断裂活动使得渤中地区已形成的油藏发生油气散失,同时也会形成新的油气聚集。BZ25-1地区也经历了同样的构造运动历史,断裂的活动必然引起断层封闭性能的改变和地层压力的变化。BZ25-1油田的地质储量超过两亿吨,通过对该构造主要断层的活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油藏油气的充注期次和地层压力的聚集与释放,尤其是三者在时间上的耦合关系,有利于细致刻画出该油田的油气运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认识该构造的油气成藏过程与主控因素。   本文主要运用微观包裹体定年及古油藏确定、宏观盆地模拟等技术手段,贯彻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并与计算机模拟相互印证的技术路线,深入剖析了渤中地区多期裂陷运动背景下,BZ25-1构造油气生排烃历史、断裂的活动性、地层压力的发育演化以及油气成藏要素的空间配置关系,分析了各个成藏要素的相互制约与耦合关系,研究了BZ25一l构造油气来源、充注历史与调整过程以及伴随的压力聚集与释放过程等问题,阐述BZ25-1油田成藏过程与主控因素,总结其成藏模式。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与结论:   1、断层是沟通深部烃源岩与浅部储层的主要通道,也是油气散失与压力释放的主要途径。该地区发育的南北分区通源断层长期活动,深部早期断层规模较小,切开层位少,在古近系超压的影响下活动不明显,封闭性较好。饯层发育了多条晚期断层,切穿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与分区断层呈Y字形搭接。计算了构造内的五条主要断层从24.6Ma至今的活动速率,且自5.1Ma,以来,几条断层的活动性与明化镇下段及馆陶组沉积时期有明显不同。首先各断层的活动性大于之前时期,F3、F6两条断层的最高活动速率值分别达到了22.1 m/Ma、21.1m/Ma。另外三条断层的活动速率值也几乎维持在10-20 m/Ma左右。另外,各断层的不同位置断层活动性也有所不同,F2、F3、F6这几条断层都展现出了中部活动速率值大,而两侧的值小的现象。总体而言,F6是长期活动的,沟通烃源岩和储层的基底大断层,活动的时间长,是东营及沙河街组油气运移至浅层的重要通道,明化镇组上段-现今沉积时期的断层活动速率是明显大于馆陶及明化镇下段的,浅层的晚期断层与主断层形成有效的输导网络,控制油气的运移与汇聚,尤其是对浅层明化镇组油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BZ25-1构造紧邻渤中和黄河口两大富生烃凹陷,构造内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内,且主要来源于构造内的自身古近系烃源岩以及黄河口凹陷烃源岩,其次为渤中凹陷。构造本身的古近系地层也发育丰度较好的烃源岩层段。其中沙三段的烃源岩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沙一、二段和东营组下段,沙三段和沙一、二段烃源岩达到了好的烃源岩标准。通过生烃史模拟表明,馆陶组沉积末时期,沙三段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新构造运动以来(5.1Ma~现今),沙三段烃源岩逐渐进入生油高峰,是主要的生油区。明化镇组开始沉积之后,东三段烃源岩逐渐成为重要的生油区。第四纪以来,东三段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是重要的生油区。油源条件可观。   3、沙河街组油藏充注可分为三个其次,分别为馆陶末期(12Ma)、明化镇中期(6-3Ma)以及第四系至今.采用宏观地史的模拟与微观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的结合分析,沙河街组二段油藏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为80±℃,100-125℃,130-150℃;沙三段均一温度分布为105±℃,105-115℃,115-135℃。对应BZ25-1构造深层沙河街组油藏原油充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馆陶末期(12Ma)、明化镇中期(6-3Ma)以及第四系至今,油气的晚期充注主要是超压抑制古近系烃源岩的熟化以及新构造运动断层活动的共同结果,浅层明化镇油藏充注受超压演化与构造活动的共同影响。   4、沙二段和沙三段的超压演化模式相近,与构造响应有着良好的匹配关系。   结合现场地层测试资料、包裹体古压力模拟及盆地模拟结果显示,BZ25-1构造地层存在两个流体压力系统,以东营组底界为界线,其上为常压系统,其下为超压流体系统。古近系地层的超压发育主要是由东营组沉积时期以来,经历了较快的沉降、充填过程,泥岩地层的欠压实所致,另外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和粘土矿物的脱水也是导致该地区超压发育的重要因素。对于超压演化过程,沙二段和沙三段变化趋势大致相近,推测应属于相同的超压演化模式,对构造演化的响应有相似性,而各自的压力系数绝对值又有差别,推测互为不同的压力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厚度加深,地层压力演化大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沙二段地层压力从5.04Ma的35.6Mpa逐渐上升到0.1Ma的46.32Mpa,对应的压力系数在1.29-1.45之间变化,沙三段地层压力从5.98Ma的37Mpa逐渐上升到0.2Ma的50Mpa,对应的压力系数在1.32-1.5之间变化。   5、构造不同部位的油气调整过程不同,其中断层的封闭是影响调整的重要因素。   古近系油藏与浅层新近系油藏有着不同的成藏过程和模式,深部古近系油藏原油多来源于构造本身烃源岩,以侧向和短距离垂向运移为主,输导系统为砂体骨架,圈闭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深部断层的封闭性好,使得断块内油藏之间有独立的油水系统,通过GOI分析表明,古近系油藏靠南侧的部位油气仍然在持续注入,古今油柱高度差高达160m,中部的油柱高度没有明显变化,靠北侧的3井GOI测试古油柱高度远高于现今,推测该井钻遇的断层封闭性差,已聚集的油气散失或发生再次运移。浅部明化镇组油藏油气来源深部古近系烃源岩,通源断层及此断层是其输导体系,圈闭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深部超压与浅部常压的压力差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
其他文献
火山岩气藏岩石类型繁多、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多样、渗透率极低、含气面积和有效厚度变化大、连通性差、气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产能评价方法不适用,利用
随着三维几何模型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复杂,虚拟环境的场景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减少绘制对象,降低模型复杂度,是三维显示系统中实现复杂场景快速稳定绘制的关键所在。高性能
本文针对冀东南堡油田砂岩油藏,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对主要的储层损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开展了保护储层的钻井液完井液体系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确定了
本文针对化学复合驱过程中的乳化问题,研究了驱油过程中生成的乳状液特性,并考察了其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了微小孔隙空间中乳状液的稳定特性及乳状液在孔隙通道中运移时产生
期刊
20年前,两大行业巨头壳牌和埃克森美孚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润英联,主要为交通行业提供燃油及润滑油添加剂的研发和销售服务.以技术为导向,润英联凭借近80年的生产经验
期刊
每年的2月和3月,是各大公司发布年度财报的重要时期.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而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令各家的财报发布尤为引人关注.从目前汽车行业的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整车和零
期刊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战略,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这种形势既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储层保护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是对油气田进行开发,储层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储层损害的核心问题是降低储层的渗透率,对油田开发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油田为实现高含水期持续性开发,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基础。综合目前勘探开发成果,在一个地区要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带及正确评价油、气、水关系,就要系统研究其储层特征,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