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功能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用于可抛式安培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是将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的优点与纳米材料具有的丰富特性相结合的免疫分析方法。多种纳米材料被用于负载信号抗体和高含量的示踪剂,并以此用作免疫分析的信号示踪。这种方法较传统的单标记电化学免疫方法,灵敏度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大大降低了检测限,因此在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和食品质量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本论文基于丝网印刷技术,围绕功能纳米探针的制备,以及纳米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基于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碳纳米球信号放大的可抛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的碳纳米球(CNSs/AuNPs)作为电化学信号放大示踪物,结合丝网印刷技术,发展了一种简便、灵敏、价廉的可抛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功能化碳纳米球(CNSs),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其表面分别组装金纳米粒子(AuNPs)与信号抗体,该信号示踪物优良的导电性为电化学信号传导提供了良好的电子传递通道。该可抛式免疫传感器以印刷碳电极为基底,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EG)薄膜来固定捕获抗体制备而成。基于夹心免疫分析模式,固定在免疫芯片上的捕获抗体与样品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再结合CNSs/AuNPs标记的抗体,通过直接电化学检测标记物上的金纳米粒子,实现对抗原的检测。由碳纳米球大量负载的金纳米粒子首先在0.1M HC1中预电氧化成AuCl4-,然后通过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检测AuCl4-在电极表面的还原,实现对人IgG的信号放大检测。电化学响应信号随样品中人IgG浓度的增加成比例升高,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人IgG检测线性范围为10pg/mL-10ng/mL,在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约为9pg/mL。该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可拓展至多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2、树状铂纳米簇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电催化及其电化学免疫传感应用设计了一种树状铂纳米簇(PtNDs)功能化的石墨烯(GS),将其用来标记信号抗体,用作免疫信号放大的示踪标记物,制备了高灵敏的可抛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以丝网印刷电极上修饰聚乙二醇(PEG)薄膜为基底,固定捕获抗体制备而成。以PVP还原的石墨烯为载体,原位沉积铂纳米粒子制备成树状PtNDs团簇功能化的石墨烯材料,并利用铂纳米簇对蛋白质的吸附作用,标记信号抗体得到示踪标记物。基于夹心免疫分析模式,将PtNDs/GS结合至免疫复合物上,通过检测铂纳米簇对溶解氧的电催化还原,放大了电化学检测信号;利用石墨烯的电子传递促进作用,实现了对抗原的高灵敏检测。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对人IgG的检测范围可低至pg/mL级别。由于采用溶解氧作为信号来源,实现了无酶检测,并排除了电化学免疫分析中的除氧操作。本工作设计的免疫传感器简便、灵敏、价廉,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性,在临床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