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斜穿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机理及结构防灾设计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综合管廊在解决城市市政管线敷设、检修和运维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提高城市韧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生命线工程之一。西安城区地质条件特殊,目前发育了14条地裂缝,基本遍布整个城区,独特的城市地质环境为管廊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作为长线性地下结构,地下综合管廊会不可避免地与地裂缝斜交穿越。如何应对地裂缝发育环境对地下管廊结构产生的影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科研课题。鉴于此,本文以西安科创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科研背景,以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解析解为手段,针对斜穿活动地裂缝的双舱综合管廊结构的变形破坏模式、破坏范围及结构防灾设计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开展了几何缩尺比例为1:15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综合管廊结构45°斜穿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破坏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裂缝上盘沉降量的增加,上盘结构底部出现脱空区,脱空区段结构上覆土压力将不再通过结构横截面剪切中心,导致脱空区段结构产生集中扭矩,结构发生扭转变形乃至扭转破坏,破坏范围为下盘区2.9D~5.1D(D=0.277m为截面中心线高度)范围内。接着发生弯曲、剪切变形及破坏,破坏范围为下盘区0.9D~2.9D范围内。(2)针对综合管廊扭转变形破坏,基于闭口薄壁杆件约束扭转理论,建立了综合管廊在集中及均布扭矩作用下的扭转变形解析解;在求解集中扭矩的同时,研究了地裂缝环境下综合管廊顶部接触土压力的分布模式及特征,提出了地裂缝段管廊结构所受竖向地层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理论解析得到的管廊结构横截面剪应力最大值为0.39N/cm~2,正应力最大值为13.26N/cm~2,与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的管廊结构横截面剪应力和正应力吻合较好。(3)开展了综合管廊结构斜穿活动地裂缝的数值模拟,变形破坏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盘发生沉降初期,结构底部就开始产生脱空区,下盘结构整体受压,上盘结构整体受拉,上盘相对于下盘发生扭转变形;结构处于复杂的弯、剪、扭受力状态,水平及竖向剪应力均在地裂缝处达到最大值。扭转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综合管廊结构在集中扭矩-均布扭矩作用下,扭转角和剪应力均在地裂缝处达到最大值。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和理论解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变形破坏模式和理论解析方法的合理性。(4)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解析可知,综合管廊斜穿活动地裂缝段的变形破坏模式为:首先发生扭转变形破坏,然后发生弯曲及剪切变形破坏;变形破坏范围为上盘12.35D到下盘8.64D范围内(D=4.05m为截面中心线高度),且下盘结构变形程度高于上盘结构。(5)基于现行《混凝土结构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本文理论解析,提出了斜穿活动地裂缝综合管廊的抗扭、抗剪和抗弯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跨地裂缝段综合管廊结构的防灾措施,跨地裂缝段综合管廊结构应分段设置特殊变形缝。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设缝模式及分缝长度对管廊结构受力的影响,表明采用对缝设缝模式可以有效减小地裂缝的活动对管廊结构的不利影响,分段长度取10m为宜。
其他文献
普通干线公路作为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公路网可达性,便捷人民出行及推动社会全面平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20年末,我国已建成普通公路503.7万公里。随着公路网络的快速延伸,大量山区公路也陆续建成通车,解决了山区城镇的交通问题。然而,山区公路常伴随弯道等不良线形路段,给车辆行驶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威胁,故论文针对山区普通公路弯道路段事故频发的问题,运用交通冲突技术及相关理论对弯道路段
学位
铀矿资源为核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然而,开采、加工及水冶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尾矿砂堆积在尾矿库可能对周边土壤和水体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由于研究场地和对象的特殊性,尾矿库区土-水系统中放射性核素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形成机理尚不明确,为铀矿山尾矿库区水土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不便。因此,揭示土-水系统中核素迁移行为及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为我国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的迁移预测和辐射安全
学位
交通量持续增加导致道路沿线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多孔隙沥青路面由于大的空隙结构,而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降噪功能,是降低交通噪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多孔隙沥青路面的内部空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车辆轮胎携带的泥沙、轮胎磨损掉落的胎屑等堵塞,导致空隙率不断衰减,造成多孔隙沥青路面排水、降噪功能退化。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多孔隙沥青路面空隙堵塞造成的排水性能退化,而对降噪特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多孔隙沥青路面空隙
学位
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人们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水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水事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较为系统第研究了水文化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论证了水文化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都江堰、泾惠渠、引汉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高速地发展,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与肌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道路的空间环境除了确保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还应承担着展现良好的城市风貌和带来良好生态效益的功能,城市道路景观也应由“物”的建设转换到“人”的感受上来。快速地城市开发使得城市发展走向存量发展的阶段,开始进入存量用地更新为主的城市功能优化调整,道路景观的建设在旧城更新和新区发展中也应考虑存量优化问题[1]。一
学位
土壤真菌作为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其养分循环和土壤碳储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垂直海拔梯度和水平空间距离均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及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影响。然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特征及其真菌群落多样性(包括FUNguild功能真菌)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晰,此外,在区域尺度上土壤真菌群落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也依旧较少。秦岭作为我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程领域也面临大量的机遇和挑战,EPC总承包模式在业内也逐渐显露优势并得到推广。但是任何模式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都会伴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过去国内工程行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使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企业亏损的现象不在少数。成本控制作为EPC总承包的重中之重,是保证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以PD高速EPC总承包项目为例对成本影响因素
学位
客车企业是承担公路客运任务的重要组织载体,车辆设计安全是保障高速客车营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对营运客车设计安全的风险管理技术研究是客车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客车设计安全风险安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地考虑客车在实际运行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事故风险隐患,如车辆运行风险隐患、故障风险隐患等,同时也缺乏针对不同运营环境特点而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因此为客车企业围绕客运车辆运行
学位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降雨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是人类生活饮用水及农业灌溉水的主要来源。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定量化地评价地下水的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然而,由于入渗补给过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涉及到大气降水-地表水-包气带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其机理较为复杂。加之,补给难以直接观测,迄今为止,对于降雨入渗
学位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通过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并自动调整速度,使被控车辆以期望的车辆间距跟随前车,能够在保证驾驶员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驾驶员工作量,提升公路智能化程度及运行效率。随着无人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控制需求及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泛且充分地考虑驾驶员的需求及控制器设计的要求,设计不同行驶需求下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对促进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普及、无人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