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这种现象逐渐蔓延到了网络平台上,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更是使其成为了谎言滋生的温床,网络欺骗行为的频繁发生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一方面有研究者将网络撒谎行为与传统方式下的撒谎行为进行比较,试图从行为表现、心理特性等多方面来揭示二者的不同,以此加强对网络撒谎行为本质的了解。另一方面有研究者不断探索网络谎言识别的有效方法,以帮助人们增强对网络上真假内容的辨别力。虽然谎言识别的线索有多种,包括生理线索、语言线索和非语言线索,但是有别于传统撒谎方式下的谎言识别,网络谎言由于缺乏动态视觉信息,只能通过语言线索对其进行识别。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基于计算机的文本分析来获取谎言风格线索是目前识别谎言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前人在其研究中仅探讨了传统撒谎方式下的谎言风格线索,并未将网络撒谎行为考虑其中。本研究通过实验室语料及网络语料的采集与分析,探讨了网络与传统方式下谎言识别的语言风格线索及谎言识别力的差异,并对人们在网络上的实际撒谎行为进行了预测。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4(态度表达方式:说、写、打字、网络传递)*2(言语行为:真实表述,虚假表述)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让不同被试分别在四种表达方式下对所给话题表述自己的真实与非真实态度,然后用内隐联想测验来检验被试的真实态度,按其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是否一致来对语料作区分。结果发现,在区分了话题并考虑被试内隐态度且内隐和外显态度一致的情况下,网络表达方式(发邮件)下的谎言风格线索相较传统表达方式(说、写)会更多,且谎言预测正确率也更高。这说明相较传统表达方式,网络条件下的真话和谎言的语言风格差异更大,网络谎言更易于识别。实验二采用2(态度表达方式:写,网络传递)*2(言语行为:真实表述,虚假表述)*4(话题类型:政治、社会、娱乐、体育)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对实验室语料的分析来获取各热点话题情景下的谎言风格线索,并据此对网络上收集到的各话题评论中的谎言进行预测。结果发现,人们在网络上一般更倾向于在体育和政治话题中说真话,而更倾向于在娱乐话题中说谎。另外,本实验还发现话题的具体性(抽象VS.具体)对谎言预测正确率也有影响,且这种影响与话题类型和表达方式都有关。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网络与传统方式下的谎言识别在语言风格线索和谎言预测正确率上都有着显著差异,且人们在网络上各热点话题情景中的说谎倾向也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人们网络撒谎行为的了解,为未来网络谎言识别工具或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