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虫草-新种-横断山虫草物种生物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滇西北横断山区发现虫草属一新种——横断山虫草,同时确认横断山虫草无性型为被毛孢属一新种——横断山被毛孢。横断山虫草是横断山被毛孢侵染鸣鸣蝉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是虫与菌长期协同进化的产物。采用居群生物学研究方法,结合多层次研究手段开展对横断山虫草形态、显微结构、超显微结构和遗传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多层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横断山虫草居群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海拔1900~3200米范围的云南松和云南松高山栎混交林下腐殖土层内,位于土表5~10cm处。寄主是同翅目蝉科鸣鸣蝉Oncotympana maculatieollis Motsch的若虫。虫体大小一般为40~50×15mm。寄主体表被白色菌丝层。子座多单生,少见2个及以上,圆棒状,子座从寄主前端发出,顶端会分叉(2~3个分叉),基部白色,上端和分叉为黑色,4.8~13.4±0.4~0.7cm。成熟时菌核表面呈淡黄色,2.3~3.8×0.9~1.2cm。可孕部位稍膨大,圆柱形或不规则(见图3.1)。子囊壳垂直埋生,长卵圆形,670.0~449.4±348.1~207.1μm;子囊帽锥形,高6.9~5.9μm,宽5.4~3.5μm;子囊长柱形,280.2~140.9×7.5~5.2μm;子囊孢子长柱状,221.7~111.4×2.8~2.1μm,具分隔,成熟后断裂为次生子囊孢子,长5.7~3.4μm。   横断山虫草与5种近缘种在形态上差异较小,但子座、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仍有明显的区别。ITS序列分析表明,ITS一级结构(GC含量和碱基长度)和酶切位点分布以及利用ITS1区对横断山虫草及其近缘种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可将横断山虫草与其近缘种很好的区分开。   横断山虫草的无性型菌株为被毛孢属一新种——横断山被毛孢。横断山被毛孢的菌落形态、产孢方式、孢子大小等特征与被毛孢属已知种检索表相比下几点区别:(1)产孢方式有两种,菌丝一侧直接产生单瓶梗,产单孢子最常见;菌丝顶端产生较大的孢子。(2)产生的孢子形状不一,可明显为区别大、小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18.0~29.3×4.7~5.6μm,小分生孢子2.8~3.7×2.2~2.9μm)。孢子外具不同程度的粘液层,孢子会粘成不同形状的孢子球。   DALP和EST-SSR分子标记聚类以及ITS克隆测序分析发现,横断山被毛孢为横断山虫草的无性型,而拟青霉一种为横断山虫草的伴生菌或杂菌。   2横断山虫草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突出,居群间分化剧烈。横断山虫草居群间菌核和子座形态表型分化系数(Vst)高达14.63%。DALP标记分析表明,横断山虫草居群多态位点百分比(PPB)在30.61%~55.10%之间,居群水平PPB平均值为47.87%,物种水平PPB值为87.07%;横断山虫草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高达45.82%,横断山被毛孢居群间Gst高达33.07%。EST-SSR标记分析显示,横断山虫草居群间Gst高达58.81%,横断山被毛孢居群间Gst高达60.83%。横断山虫草菌核与子座居群间多糖、虫草酸、总甾体、总多酚化学成分分化系数(Cst)分别为8.30%和27.40%。横断山虫草菌核与子座居群间虫草素、腺苷、尿苷、鸟苷、尿嘧啶、腺嘌呤Cst分别为33.88%和46.26%。横断山被毛孢居群间多糖、虫草酸、总甾体、总多酚、虫草素、腺苷Cst为21.80%。研究表明,作用于横断山虫草居群形态、DNA分子、化学成分的选择压力各不相同;横断山虫草和横断山被毛孢菌丝体化学成分,其居群间分化系数(Cst)变异均较大,表明环境饰变作用也较大。   研究认为,横断山虫草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突出,居群间分化剧烈,其原因一是,横断山虫草居群间有高山深谷的地理隔离,横断山虫草有性孢子传播受阻,居群间基因交流也受阻;二是,过度采挖导致居群数量急剧减少,遗传漂变加剧;三是,横断山虫草栖息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生境片段化加剧。   3对横断山虫草ITS序列分析表明,横断山虫草5.8S(GC%=47.77%)为AT偏向性,而ITS序列中ITS1(GC%=54.37%)与ITS2(GC%=65.32%)为GC偏向性,可认为ITS1和ITS2与5.8S区域碱基偏向性的不同是由局部偏向性突变(RMB模型)造成的。横断山虫草ITS1长度为167~168bp,5.8S长度为157bp,ITS2长度为157bp。ITS1和ITS2区域有着特征性的酶切位点分布及其二级结构。ITS1和ITS2变异程度较大,而5.8S相对保守。利用ITS一级结构(GC含量和碱基长度)信息和酶切位点分布以及利用ITS1区对横断山虫草及其近缘种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横断山虫草与其近缘种很好的区分开。   4滇西北横断山区复杂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该地区丰富多样的土壤和植被条件,从而为横断山虫草的生长与分布提供适宜的生境;横断山虫草是横断山被毛孢侵染鸣鸣蝉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研究推测,横断山虫草是被毛孢菌株在第四纪冰川大幅萎缩后,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辐射适应的中间过渡类型,因此,横断山虫草是滇西北横断山区独特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的生境下进化产物,是真菌横断山被毛孢与寄主鸣鸣蝉协同进化的产物,是横断山造山运动中高山虫草物种从海拔高度向下辐射适应而进化产生的新物种。   5研究横断山虫草生活史发现,横断山被毛孢生活史中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为真菌无性世代循环中对营养缺乏等逆境的应答。   综上所述,从对横断山虫草居群菌核和子座形态、子囊壳和子囊结构、子囊孢子及菌丝形态、DALP和EST-SSR分子标记、ITS序列克隆测序、化学成分等多层次的变异式样分析,横断山虫草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突出,居群间分化剧烈。横断山虫草居群生境复杂多样,大规模的破坏性采挖,生境的片段化,导致横断山虫草居群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加剧了横断山虫草居群间的分化。鉴于上述情况,建议采取原位保护措施,保护原生境,建立虫草自然保护区。同时,选育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无性系菌株,培养生产符合人类需要的野生虫草替代品,也是保护和利用虫草生物资源的积极有效的办法。
其他文献
全球定位系统(GPS),因其精确的全球定位、简便的观测、优异的实时性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等特点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课题研究的是动目标识别系统(MIS),一种自动地对运动中
人脸具有相当复杂细节变化。文章针对人脸检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研究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不同色彩空间用于人脸检测的对比,选择基于YCbCr和HSV色彩空间的肤色模型来进行肤色
东南大学ASIC工程中心利用授权的ARM7TDMI内核,经过多次努力推出了基于ARM7TDMI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芯片SEP3203,试验室的测试和仿真结果证明该芯片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而如何
脂筏(lipid rafts)是细胞质膜上富含固醇类和鞘脂类的微结构域,其大小为10-200 nm,它还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脂筏微区富含GPI(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锚定蛋白以及c
本文首先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点,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射频识别标准,重点介绍了ISO/IEC 18000-6标准。并对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着,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丝状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抗生素之一。本文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和低温空气等离子体技
微电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小型化、低能耗设备的发展。这些设备将计算能力、感知能力和通讯能力相结合,促使单机嵌入式系统向网络嵌入式系统(NetworkEmbedded System,NES)演变。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学科。它主要强调活有机体C、N、P三种主要组成元素的关系,是一种分析多重
随着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持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从第一代手机到PDA,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却与日俱增。如今,基于一个智能操作系统集阅读多种格
在微波技术领域中,频率是微波信号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频率与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微波频率的测量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在微波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