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疾病抗争史。少数民族药学是我国少数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但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昌盛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今天仍为本民族和包括汉族在内的兄弟民族防病治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条件、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地域区位、传统观念、配制工艺、专业人才、产业政策、行政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药资源保护挖掘工作进展缓慢,少数民族药开发利用率低、产业化程度低,各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药生产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少数民族药产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与我国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如何科学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竞争力如何提高?现有研究对这些问题还没有作出明确回应,这些问题正是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矛盾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和演绎分析等方法,分析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现状,找出现存的问题,设定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发展的原则和路径,为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通过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科学发展路径,提出提高少数民族药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以利于少数民族药产业突破国际社会的制约和威胁。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导论部分讨论了本研究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了少数民族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辩证关系,以及少数民族药产业研究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回顾性总结了少数民族药的历史渊源:研究了藏、蒙、苗、维、彝族的药发展史,探讨了少数民族药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提出少数民族药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一以及少数民族药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制约的观点。第二章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概述了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总体状况,然后探讨了藏、蒙、苗、维、彝族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少数民族药产业呈现的总体特征,并对制约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三章探讨分析了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趋势:首先指出了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的意义,分析了世界绿色药物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提出了中国少数民族药的发展趋势以及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第四章提出了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路径: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应以制药企业为主体,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应坚持技术创新,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注重少数民族药的保护与开发,建立政策保障机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药特色,实现少数民族药的多元化交流,并为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政策作为我国的公共政策之一,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民族平等理论、积极差别待遇与补偿理论、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解决了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理论根基”问题。二、少数民族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和战略产业,产业安全问题是关系少数民族药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家药产业安全的角度,运用产业安全理论对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三、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少数民族药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层面和深度有限。研究少数民族药大多是从历史、文化和药学专业的角度,或者是从少数民族药史角度开展。本论文将少数民族药产业科学发展路径作为研究的基点和重点,从制度、措施、路径、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战略是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推进剂,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正是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永葆魅力的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科学发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少数民族药福荫人类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