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我院临床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肠外营养处方进行调查分析;考察一价电解质浓度对“全合一”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对肠外营养液的p H值进行模拟分析,构建统计学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预判,为规范临床营养支持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 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肠外营养处方分析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结直肠肿瘤患者的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对使用肠外营养患者的年龄情况、肠外营养制剂的种类和肠外营养处方涉及的热氮比、糖脂比、物质组成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第二部分 一价阳离子对“全合一”营养液稳定性影响设计7组不同一价阳离子浓度的TPN处方,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配制后,在室温(25℃)下,分别考察其在0、8、24h三个时间点的外观、p H值、脂肪乳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情况,探讨影响“全合一”营养液稳定性的因素。第三部分肠外营养液p H值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随机选取99张临床使用的肠外营养液处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统计模型,预测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采用残差分析和相对误差对方程进行检验。结果:第一部分 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肠外营养处方分析本次分析共收集肠外营养液766张处方,肠外营养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糖脂比12:1处方232张,占30.3%,热氮比100200:1处方275张,占35.9%,一价阳离子浓度超过150mmol/L,占1.2%,因此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亟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肠外营养不合理处方的干预需要临床药师的参与,确保TPN处方用药合理、安全和有效。第二部分 一价阳离子对“全合一”营养液稳定性影响7组“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指标结果如下,在0、8、24h时,肉眼观察外观无颜色变化,无分层、絮凝、挂壁等现象;在24h内p H波动于(5.58±0.01)5.95±0.02;平均粒径MDS大小波动于(280.2±5.3)316.0±13.8nm;多分散指数PDI波动于(0.020±0.003)0.099±0.044;当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时,5μm粒径有明显下降。第三部分 肠外营养液pH值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通过对肠外营养液中各物质浓度的分析,发现葡萄糖、钾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浓度对p H有影响,p H随钾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其他物质的浓度增大而减小;p H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在1.3%以内,总体上精度较为合理。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肠外营养知识学习,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师应以静配中心为依托,加强TPN处方审查,重点筛查电解质对TPN的稳定性影响,确保TPN的配伍与应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