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上行链路能效研究与仿真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uliz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局域网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优势成为当前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随着人们对WLAN提出更高的速率要求以及对多种Qo S需求的多媒体业务,使得下一代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势必向着较高Qo S保证和支持多宽带能力发展。本课题也以下一代高速WLAN技术(NUHT)为背景下的研究。对无线局域网的研究大都是考虑在一定的资源分配情况下,获得系统吞吐量的最大化,并且对于容量较高的无线链路,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服务质量需求,用户设备的能量消耗也会变得很大。然而,相比之下电池的容量相对于无线局域网速率的提升要滞后很多。此外,在上行链路系统中用户传输的电力消耗在无线功率预算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绿色通信网络中,除了频谱效率和吞吐量外,能源效率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主流趋势。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基于下一代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下的节能通信。创新性工作主要是在基于基本的联合载波聚合(JC)和独立载波聚合(IC)基础之上,设计了动态载波聚合(DCA)机制,系统模型为上行链路。此外,由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射功率与系统配置和信道质量相互关联,并且每个成员载波(CC)的队列长度与服务速率有关,为了使能效的评估更具有普遍性,文中提出了归一化能源效率(NEE)指标。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本文设计的动态载波聚合机制在理想平衡系统(IBS)下取得了能效性能的上限。在动态载波聚合机制之上,针对接入带宽能力不同的用户,主要是指不支持载波聚合的用户,与支持载波聚合的用户混合接入模式下对系统能效以及传输速率的影响做了分析与建模。设计了只使用一个主成员载波(PCC)的概率值进行系统能效评估的准则,仿真结果表明服务最长队列(SLQ)模型获得比基于公平的轮询算法(RRP)更好的能效。文章的后面,描述了一类特殊的网络负载模型,即存在负载量较大并且不支持载波聚合的用户终端。为了系统的能效更高,资源调度器(RS)会将该类用户分配到信道增益最大并且服务速率最高的成员载波上去。此外,针对前面的设计的DCA机制,只是给出了分析上限值,因此在最后的部分,给出了在实际系统模型中的数据结果并与理论分析做了比较与分析。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能够进行距离向和方位向的二维成像,其成像模式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主动成像,因此可以不受外界天气环境的影响获取高分辨
为了满足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高速率和高频谱效率要求,3GPP在LTE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演进,提出了LTE-Advanced(简称LTE-A)项目。LTE-A在LTE的基础上引入了异构网、载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中国的上网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观看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网民最主要的网络行为和主流的信息来源之一。然而,网络上海量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本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各种导航技术已应用于民用领域或正在向民用领域推广。在民用领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完好性作为对导航系统安全性的一种衡量是
当前互联网有着根本性的缺陷,需要革命性的改变,于是内容中心网络这种新型的架构在近些年被提出。由于互联网中内容流量的飞速增长以及用户Qos需求的不断提高,内容中心网络被
无源毫米波成像系统(Passive Millimeter Wave Imaging System)通过探测视场环境中的毫米波辐射能量的差异来完成成像,相对于光学、红外和微波成像有着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优
作为一种新体制雷达,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具有许多传统雷达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同其它传统高分辨率雷达系统一样,MIMO雷达面临着采样率
跨入新世纪,国际化浪潮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迎面而来,互联网新型应用层出不穷,现有的互联网架构很难满足用户对底层网络安全性、可扩展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
建筑物透视探测人体成像技术,实质上是对建筑墙体后的局部场景进行“透视”探测并获取人体图像,在反恐侦查、执法抓捕、灾难救援等民生领域具有难以估量的应用前景,引导着未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为使用者提供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服务的设施。其免费、公开和可靠的性能使全世界的用户能够开发出数百种用途,GPS几乎影响到现代社会的所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