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内Redox CDC反应制备1,3-噁嗪/噁唑衍生物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氧杂环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合物骨架,在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噁嗪/噁唑类衍生物在天然产物及药物中广泛存在,其具有一系列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结核,降血脂、降血糖等。1,3-噁嗪类衍生物还可应用在天然产物对映体生物碱的全合成方面和材料等领域。2016年,本课题组开发了Zn(II)催化的分子内芳氢化氧化还原交叉脱氢偶联(Intramolecular Hydroarylation-Redox CDC)反应,实现了不同杂化类型的碳亲核试剂硝基甲烷,吲哚和苯乙炔等与N-炔丙基化合物之间氧化还原交叉脱氢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出2-取代四氢喹啉化合物。基于此研究成果,本课题将亲核基团改为亲核性更强的羟基,同时将亲核基团通过碳链连接到氮原子上,通过C-O交叉脱氢偶联,实现1,3-噁嗪/噁唑类衍生物的绿色高效合成。该反应的创新之处为实现了分子内C-O键交叉脱氢偶联,使用易合成的底物通过一步反应构造出三环产物。本文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N-(3-羟丙基)-N-(2-丙炔基)苯胺为底物,对催化剂、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溶剂和催化剂当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即以CuI为催化剂,底物浓度为0.33 mol/L,在120°C,氮气保护条件下反应10小时,最佳产率达到90%;第二部分工作是拓展反应底物适用范围,对芳环、炔基和烷基侧链等位置更换不同的取代基,最终得到20种终产物,产率40%-90%,底物适用性良好。
其他文献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MFAC)与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算法(MBC),在被控对象、研究方法、对模型的处理、控制器的设计思路等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MFAC算法是一种无需系统精确模型,不利用系统动力学信息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具备先进控制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系统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和输出跟踪性能。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模型自适应算法(HIU-MFAC),即通过改变
吡唑啉酮骨架作为一种含氮杂环,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生物碱和药物分子中。近年来,针对吡唑啉酮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新合成方法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开发了许多关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了IGSO试验卫星(I1-S),并基于前期的转发式GEO卫星测定轨基础,考虑在I1-S上开展转发式测定轨试验。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设计研制了IGSO卫星转发式测定轨系
光电化学分解水可进一步实现太阳能到氢能的转化,是太阳能转换存储的理想途径之一。半导体可以同时作为光吸收器和能量转换器,是太阳能转化的关键。本论文选择了ABO3钙钛矿型
随着多尺度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深入,多尺度分析在遥感图像识别、疾病检测、故障诊断以及聚类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然而已有的多尺度数据挖掘主要是针对数值型数据集
本文基于二维瞬态传热理论,采用辛—叠加方法,推导了考虑点热源和各种边界条件的二维瞬态传热问题的新解析解。首先,通过Laplace变换,将控制方程从时域导入频域中,进而构造对
马里昂·乌尔德坎的生态思想传承了优秀的历史积淀,融汇了时代的环境热点,使环境伦理在交流、对话与批判中不断孕育着新思潮,也为哲学前沿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乌尔德坎力推环境伦理理论向度向实践向度的转化。她首先从环境价值入手,强调了反思平衡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的重要性,提出拓宽道德关怀的迫切性,指明了坚持预防原则的有效性。继而沿着环境伦理的线索,探索了环境正义的时代脉络,阐述了可持续性的概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定量评价在弥漫性胶质瘤分级和IDH1基因突变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性胶质瘤患者,均在术前行MRI等常规扫描以及弥散序列扫描,对肿瘤实体采用盲法进行ADC值的测定,肿瘤实质测量5个感兴趣区域,取其平均值。首先比较WHOⅡ级、WHOⅢ级、WHOⅣ级三组弥漫性胶质瘤中ADC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再根据免疫组化检查及基因测序结果,比较各级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油气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石油勘探和开发也逐渐向地层因素更为复杂的深部地区发展,在窄密度窗口地层中进行安全钻井作业也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web服务推荐及其应用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点关注方向。同时,web 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中注册的web服务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在许多面向服务的应用场景中,web服务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功能,而服务质量具有差异性。如何在功能相同或相似的web服务中为目标用户推荐高质量服务是当前服务计算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热点研究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服务推荐中QoS预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