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主要有3种即: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新起点法。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得到实际应用的只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新起点法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从我国来看,当前的企业合并准则中允许使用的实质上也是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对新起点法不但未进行实际应用,而且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极少。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企业合并成为发展壮大我国企业实力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企业合并信息对利益相关者决策以及市场资源的配置也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是企业合并会计中的焦点问题之一,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在对此问题进行讨论。理论界关于合并会计方法的内涵、取舍、经济后果的观点繁芜丛杂,需要深入的剖析和论证;实务中新合并准则中有关合并会计方法的规定仍有很多漏洞与不足,需要在对其经济后果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因此,笔者最终选择从投资者这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不同选择的经济后果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文所作的主要努力。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与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一方面从合并会计方法的内涵、特点、差异方面对三种合并会计方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另一方面介绍了与经济后果分析相关的理论。契约理论和代理人理论表明了不同合并会计方法产生经济后果的根本原因;经济后果理论明确了经济后果产生的基本机理;由于本文是基于投资者视角所做的研究,所以在该部分还借鉴了企业价值理论和价值相关性理论。第三部分是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经济后果的理论层面分析。一方面,通过对国外合并会计方法历史变迁进行经验总结,为我国的合并会计方法选择提供借鉴。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特定的实务环境,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不同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经济后果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我国最近两年的企业合并案例,以价值相关性为切入点,对不同合并会计方法下股票价格与财务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此来验证不同合并方法下的合并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从而尝试验证采用不同的企业合并方法将产生的不同的经济后果。第五部分重点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对目前合并准则中有关两种主流方法的规范提出了改善意见;另一方面,从两种主流合并会计方法经济后果的分析中得到启示,提出对新起点法应用的建议。通过以上在相关理论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笔者认为:基于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企业管理层非常可能在不违反准则要求的前提下,在不同的会计政策之间进行权衡,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不同合并会计方法下的会计信息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特殊的融资和监管环境下,企业管理层很可能出于自身或企业特定的需要对某种方法具有偏好性地选择,而不同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判断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权益结合法下的会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却由于计量基础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使其对投资者的决策缺乏有用性,甚至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购买法下的会计信息相对于权益结合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投资者决策具有较高的有用性,这也就决定了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成为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由此,使笔者明确了相关准则完善时的主要思路以及所需关注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