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城市郊区新建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分院,导入其成熟的医疗技术、管理方法,是快速完善郊区医疗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提高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重要举措。上海仁济、六院、华山、瑞金四家医院在郊区兴建新院,正是基于以上政策导向。现4家郊区新建医院已开业运行两年,本研究拟对对其运行结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将从政策落实情况、资源实际到位情况、新院运行情况、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与所在区域内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建设成果及存在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方法:4家新院建设背景相关资料来自政府报告、官网资料、CNKI等数据库,使用文献法进行系统检索和总结分析;运营情况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于申康卫生发展中心医联平台实时数据,分别采集4家新院2013年和2014年的各项数据通过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并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运用量费分析对4家新院与母院门急诊、住院业务量及其费用同比增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4家新院的母体医院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优势病种,从优势病种角度分析新院、母院的服务量、服务效率和医疗费用,评估郊区新建三级医院改革试点的运行情况,评价公立医院改革效果。患者满意度资料来自申康中心万人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4家大型医院郊区新院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及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公益目标明确、规模适当、结构优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较为系统、创新,改革落实情况较好。4家新院医疗设备、人力资源基本到位,运行效率较高,但存在亏损,居民满意度较好,其运行符合建设初衷。具体表现在:(1)2014年,4家新院的开放床位数合计为1524张,到岗职工数合计2470人,其中医生745人,护士1138人,医护比为1:1.53,床护比为1:0.75。医院职工已经基本普遍到岗。(2)2014年4家新院门急诊人次数合计2,104,685人次,同比增长了41.71%,增幅明显。2014年4家新院出院人数合计56,656人,同比增长了46.5%。在手术方面,2014年4家新院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合计27,395人次,同比增长了50.99%,。2014年4家新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平均为38.69%。(3)2014年4家新院门急诊均次费用平均为275.19元,同比增长了4.58%,比母体医院同期水平低15.93%。2014年4家新院的出院均次费用平均为14,388.92元,同比增长了5.14%,与母体医院相比,4家新院的平均出院均次费用要低了21.8%。在药占比方面,4家新院的平均药占比为42.64%。(4)2014年4家新院日均门急诊人次数平均为2096人次,同比增长了41.71%。在每门诊医生日均负担门诊方面,除市六东院外,其他三家新院均在60人次左右。四家新院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为8.37天,同比下降了0.4%。在病床使用率方面,四家新院的平均值为93.34%,同比增长了11.46%。(5)量费分析结果:从服务量维度分析,2014年华山北院、瑞金北院、仁济南院门急诊、住院业务量均有增长明显,而市六东院的门急诊、住院业务量增长幅度较其它三家郊区新建三级公立医院有较为明显的落后。从费用维度分析,2014年四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医疗费用的增长,主要依赖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量增长,其中华山北院表现尤其突出。市六东院的医疗卫生费用增长乏力。(6)病种分析结果:母院优质医疗资源并未完全下沉到郊区,后续政策应继续鼓励和引导优质医疗资源由母院向新院输出,从而达到增强区域卫生规划的公平性和优质卫生资源的可及性。(7)经济运行情况:4家新院总体上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医疗收入只能弥补73%左右(68.2%~77.1%)的医疗成本,加上财政基本补助,也只能弥补94%左右(91.1%~95.9%)的医疗成本,4家新院全年合计总收支差额亏损-7125万元。(8)患者对4家新院的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8.45分,较24家市级医院平均分高1.93分。讨论与建议:对大型公立医院郊区新院的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四家新院人力资源不足;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调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和完善监管和评价体系;慎重考虑推广取消药品加成;尽快完善补偿机制;完善转诊制度,逐步构建合理诊疗秩序;深化“三医联动”;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对4家郊区新院开展内部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