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内蒙古高校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组织和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组织力量。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程度,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投入,还会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优化,进而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状况,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对于建设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状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心理层面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希望获得更多的幸福。于是主观幸福感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国内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上。在关注高校辅导员老师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辅导员老师的主观幸福感。  高校辅导员因身份特殊,其从事的工作与专职教师存在较大差异。国内有关高校人群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更多涉及专职教师,对高校辅导员的关注较少。由于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很多辅导员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状况,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内蒙古相关高校114名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和《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相关问卷》进行调查,并结合个人工作经历以及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1、在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上,高校辅导员总体水平较高。  2、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收入水平维度上不存在极显著差异。  3、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本论文立足于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作者首先对个人信息概念及其法律特征作了简要的概述,分析得出我国当前个人信息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加深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网络文化孕育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