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实行住房市场化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扬,越来越多的人们买不起甚至也租不起房子,因此政府开始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但是无论是廉租房还是经济适用房都是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被推向市场,却无力承担高昂的商品房价格,这些“夹心层”群体由于两面夹击,还不一定有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安稳,而他们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的稳定器,所以解决好“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该论文通过文献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首先界定了“夹心层”群体: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又难以购买商品房,以及由于家庭人口分裂急需换房的中等收入群体。并且预测了北京“夹心层”群体的数量是不容小觑的。  其次对界定的“夹心层”群体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的住房现状不容乐观:住房支出偏高、通勤时间偏长以及居住水平偏低。住房问题成了他们很大的负担,买房的“夹心层”,其家庭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由于房贷基本占了月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导致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和教育文化支出等必须大幅消减以保证基本生活;租房的“夹心层”除了要忍受租金每年甚至每一季度的上涨,还要因为房子的原因而与中介或房东进行交涉。由于保障性住房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的保障范围逐步缩小为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商品房市场上除了房价的节节攀升,开发商也基本只开发针对高收入群体的单价高、面积大的住房,加之租房市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三重挤出效应形成了“夹心层”群体。  最后结合北京市自身住房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借鉴,提出了针对“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对策建议:首先要完善限价房的退出机制以及进行合理定价,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可以借鉴重庆市“宽进严出”的进入退出机制,以及封闭式运转的模式;其次在住房各级市场上给予相应地金融支持以及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最后政府须进行适度干预以及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理念。
其他文献
从1987年1G上马到2009年3G正式商用共22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经历了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共走过了1G、2G到现在的3G共三代技术。对于扩散比较成熟和完整的2G,我国有许
股票的收益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尤其近年来,针对股票收益是否会因为特质风险而被影响的相关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在有效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扩张冲动极为强劲。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为企业扩张带来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企业扩张有望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以及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带来
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有别于传统型投资基金的另类投资基金,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成为影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功能实现的重要力量。我国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