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C规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的研究以及应用逐渐普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易于部署,灵活性,体积以及功耗较小等优势,决定了其在数据采集等领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规范作为全球大型工业巨头西门子等以及软件巨头微软共同制定的工业控制领域的通信接口,其普及程度和规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该行业的标准。OP实时访问(Data Access)子规范提供一个实时数据访问的标准接口,OPC交换(Data eXchange)子规范提供服务器间数据交换的功能。实时数据库系统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电网以及各种测控现场,所以对于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支持也是其发展趋势之一。这将会带来不同于传统的离散控制系统(Discrete Control System)的问题。由于存在大量的数据采集点以及数据信息,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的采集现场会部署多个数据源主机。该主机上配置有OPC数据服务器,实时数据库的采集器运用OPC规范来采集数据;同时采集器主机充当传感器网络中的汇点(SINK)的角色,底层的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将给采集带来问题。因此将会存在多汇点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系统的节点自动发现问题,采集自动配置问题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重构会带来的采集问题。通过设计一个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环境下的一个中间件系统,运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并结合底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网络的自动配置部署以及网络拓扑重构的自适应采集。最后从数据时延等方面对文中提出的算法进行效率分析,并设计一个具体的测试方案来测试实际效率。
其他文献
米波雷达由于波长较长,在反隐身和抗反辐射导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现代防空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米波频段窄,容易实施干扰,且地、海杂波和多径效应对米波的
本文所分析的对象是天线网面。目前天线普遍采用轻质柔性材料制作,再加上其尺寸非常庞大,使得天线的刚度大大减弱,其在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形变,导致天线精度大大降
随着web技术的更新,互联网络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更多有效的知识和数据。然而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堆积和增长,人们需要一种简单
随着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人们对无线局域网(WLAN)更高数据速率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全球sub-6GHz频谱资源的稀缺,使得具有更宽可用频带的毫米波频
传统的混合视频编码框架立足于经典的率失真理论,利用视频流的时间冗余、空间冗余和码字冗余压缩信息。H.264/AVC的提出是一个里程碑,其高效的编码效率将混合编码框架的优势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无线业务的普及,无线数据流量和设备连接数目呈爆炸式增长。尽管以LTE为代表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已投入商用,但其传输速率、频谱效率
本文以ADAMS建立的可展开机构模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可展开机构结构和运动特征利用VRML在可展开机构中间状态模型上设置标志块,并设置左右两个视点建立平行双目立体视觉模型,以
多输入多输出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通信技术因其可以提供较高的吞吐率和频谱效率而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但MIMO系统在处理广泛存在的信道间干扰(Int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地面运动目标的检测和定位有着更迫切的需求,而对运动目标定位的关键在于对其进行参数估计,径向速度则是一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