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务期限结构理论是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以企业长短期负债的优化组合为研究对象。国外对债务期限结构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几个代表性的理论:契约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期限匹配理论、税收理论和清算风险理论。国外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我国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问题提供了借鉴。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问题。但纵观国内文献,很少有学者专门针对民营上市公司研究制度环境对其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已有研究证实,地区制度环境深刻影响着企业融资结构的决策,因此也必然会对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始于八十年代初的经济改革成就了民营企业的强大,但是制度环境却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形成了阻碍。针对此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在现有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现状,从广义的制度环境角度入手研究政府干预、金融业发展和法治水平对民营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国外关于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和评述;然后分析政府干预、金融业发展和法治水平诸要素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了各地区政府干预、金融业发展和法治水平呈现出来的差异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干预程度正相关,与当地金融业发展水平负相关,这说明,地区制度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所在地的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