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和依达拉奉联合预处理用于对抗全麻骨科患者止血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全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预注磷酸肌酸钠和依达拉奉,观察使用止血带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变化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探讨磷酸肌酸钠和依达拉奉用于防治全麻骨科患者止血带性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全麻择期下肢骨科患者40人,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止血带时间小于90分钟。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D组),磷酸肌酸钠组(C组),依达拉奉组(E组),依达拉奉和磷酸肌酸钠联合组(EC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排除标准:ASA分级Ⅲ-Ⅳ、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对依达拉奉和磷酸肌酸钠过敏、肥胖(BMI>30kg/m~2)、贫血(Hb<100g/l)、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术前一周应用氧化剂或抗氧化剂等药物者。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依托咪酯(0.25mg/kg)、舒芬太尼(0.5u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设定1.5ug/ml,预注时间6分钟),丙泊酚达到血浆浓度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设定1.5ng/ml),行气管插管并机械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根据麻醉深度(BIS值维持在40-60)以及循环情况,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控浓度(丙泊酚血浆浓度设定范围2-2.5ug/kg,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设定范围1.5-2ng/kg)。术中液体速度维持在6-8ml/kg/h(晶体液:胶体液=2:1)。监测指标:临床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实验室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监测时点:基础值(T0)、止血带充气即刻(T1)、之后每隔15分钟记录(T2、T3、T4、T5)、松止血带后2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T6、T7、T8、T9)。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与松止血带后T9时点采集静脉血样。结果:(1)与D组比较,C组和EC组T5时点HR明显降低、T2~T5时点RPP明显降低及T6~T7时点PetCO2有差异(P<0.05)。(2)与D组比较,C组、E组和EC组T9时点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C组T9时点SOD活性和MDA含量较C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骨科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可以减少无氧代谢产物和自由基的生成,降低丙二醛含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消耗,同时可有效缓解止血带反应引起的心率增快及其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依达拉奉预处理可以有效清除缺血再灌注后产生的大量自由基,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机体自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消耗;磷酸肌酸钠和依达拉奉联合预处理可以增强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的效果。磷酸肌酸钠和依达拉奉联合预处理能够更有效地对抗全麻骨科患者止血带性损伤。
其他文献
项目群实施过程中,管理效率不仅取决于管理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管理重点的判断和决策。项目群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项目群资源管理,而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是项目群瓶
目的:1.观察海水浸泡对切口牵拉痛(SMIR)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疼痛性质,并探讨其内在机理与神经形态学改变的关系。2.探讨海水浸泡后SMIR模型大鼠疼痛行为改变与背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与推进,社会城镇化进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用地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等城镇化问题集中涌现。为解决上述问题,城镇土地的利
进度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解决施工过程中由工序混乱、窝工等因素造成的进度拖延,在PERT三点估计的基础上,对关键链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建模。从工序内
目的:观察测定健康成年人生理载荷下下颈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特点,并对下颈椎不同节段间运动特点进行比较。方法:招募17名无任何颈椎相关疾患的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25.8岁),所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接受两种双镜联合技术即LC+LCBDE与ERCP+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两种联合内镜治疗技术的优缺点。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0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7例已行手术Arnold—Chiari 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预后情况的对比分析,探
目的:分析有限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弯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统
目的:通过X线及CT测量两种不同方法分别测量股骨近端髓腔解剖参数及形态参数,描述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学特点,并结合Tri-Lock BPS形态特点,对Tri-Lock BPS的临床应用提出指导意
研究目的:与TGF-β3、BMP-2及DXM联合诱导SMSCs成软骨分化做对比,探索Kartogenin(KGN)对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dep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