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鄭注探源訓詁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源训诂,利用被释词与训释词之间在语音和意义上的联系,对词语作出溯源性的解释。语词探源在先秦已经出现,两汉时代声训大盛,今文经学家多以声训解释礼制名号,阐发微言大义。郑玄融通古今,遍注群经,在解释词义时,经常以声音贯通训诂,考索词义内涵,探求语词来源。本文以现代词源学理论为指导,以《周礼》郑玄注为语言材料,运用系联同源、追溯词源、解释名源的方法,对《周礼》郑注中的探源训诂展开研究。   本文爬梳分析了《周礼》郑注中探源训诂的条例,总结出了郑玄探源训诂的体例和方法。根据语词的音义关系,将其理据关系归纳为九种类型,并择取典型例释予以疏证,探求语词来源,分析造词理据。通过对郑玄探源训诂条例的研析,论文又探讨了词源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全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礼的渊源、三礼的形成以及郑玄与《周礼》;综述评论郑玄及其《三礼注》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简述词源研究的历史;介绍郑玄探源训诂的学术背景,其中包括前人对音义关系的探讨、依据音义关系而展开的名源与词源探索以及郑玄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探源观念;总结郑玄探源训诂的表现方式、训诂体例和训诂术语。   第三章,对语词理据做出理论性的分析;爬梳《周礼》郑注中的探源训诂材料,将其分为时间处所、数量功用、性质特徵、工具方式、对象结果、因果目的、类比共性、行为职掌、礼俗观念九种理据类型,对典型条释加以疏证,解释语词理据。   第四章,从郑玄的探源训诂看词源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将其概括为声训探源、谐声系统、因声求义的训诂材料和异文材料。   论文期望为汉语词源研究积累一些实证材料,为揭示词义蕴含、语词理据提供支持,希望材料归纳和理论方法的探索,对以後的词源研究能有助益。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高频疑问词“哪”有两种词性:代词和副词。因此,“哪有”连用后也存在两种情况,我们记为“哪1有”和“哪2有”,且各自的语用功能和构成的反诘句都有所不同。   本文对
爱情往往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因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描写自然极多。在明清世情小说,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中,有着大量爱意表达的相关情节。随着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讨,爱意
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标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穷尽式考察来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标词语的主要面貌与收录情况。  文章首先明确了标词语的界定,并且指出作
本文把叠结式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能够明确界定该形式的定义,并拟从多个角度切入,对其构成条件、句法功能、语义特点、内部特征等进行细致分析,以求揭示该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