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城市化运动使西方世界总体进入了城市社会发展阶段,城市成为现代人栖息和活动的主要场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作用于空间,都市问题取代工业问题成为当代西方世界的主导问题。列斐伏尔洞察到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要以空间为阵地,在审视传统空间认知体系、结合当代城市理论并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方法之上,提出了总体性的空间生产理论。依据“相对性”的空间概念,列斐伏尔在空间与生产、空间与社会形态的双向互动中推出了“关系性”的空间,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关系性的空间是被生产的,而且也会生产自己的产品,从而推出了自身对于抽象空间的批判旨趣。抽象空间以现代城市为载体,具有重复性、可再生性与视觉可视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生成和维护机制则是基于抽象空间在生产资料、消费对象、阶级斗争、政治工具等方面的具体功能。但是资本主义自身及其在科技上尚没有大面积处理空间问题的能力,所以抽象空间呈现商品化、碎片化等特征且具有自身固有的矛盾。列斐伏尔据此进一步指出:要从“抽象空间”跳脱到“差异空间”的政治目标。空间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视野,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其“相对性”的空间概念和“可期许未来社会”等思路对其后的都市马克思主义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其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也有利于我们构建中国本土的城市发展范式。但是列斐伏尔有意回避掉了生产关系的作用,割裂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关联,空间生产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