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冻圈作为五大圈层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变化趋势将会对全球的环境、资源、能水循环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多年冻土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位于低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其退化趋势更加明显。利用In SAR技术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地面形变监测,不仅能够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可以为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建设、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本文利用欧洲空间局Sentinel-1数据结合SBAS-In SAR技术,获取了青藏高原五道梁多年冻土区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时间序列地面形变信息,结果与水准仪实测数据相吻合,相对误差为22.4%,均方根误差为4.3mm,表明In SAR技术可用于多年冻土区的形变监测。同时,结合五道梁长期的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对Sentinel-1数据获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类型对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形变信息影响较大。植被发育越好,其覆盖度越高,失相干也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信息的精度。(2)多年冻土区不同地形地貌其形变量具有空间异质性。在高原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存在垂直向和南北向差异;在河流、热融湖塘等水体较多的多年冻土区,由于雷达信号失相干严重,会对其获取地表形变信息的能力造成影响。(3)降水与日冻融循环对Sentinel-1降轨数据获取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信息能力的影响不可忽略。持续性降水会影响雷达信号的传播,使得在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多年冻土地面形变信息时,存在较大误差;而日冻融循环作用,会使得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在白天与夜晚产生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导致相对误差出现较大数值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