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面临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良情绪的累积不得疏泄,加上生活习惯的不规律,使得脑白质疏松的临床发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多数患者伴有记忆力和执行能力下降等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性表现,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性治疗愈发的重要。随着神经影像学的普及和发展,脑白质疏松在人群中的检出逐渐增多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当脑白质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因为脑白质疏松是一种可以被有效观察的影像学指标,早期就能在结构磁共振的T2及T2-Flair上得到很好的表现,因此以兼有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改变的白质疏松型轻度认知损害为研究对象,可以作为研究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良好切入点。既往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文献介绍多采用长时间高频次的治疗方案,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针灸治疗的特殊性需要患者长期进行门诊治疗,这就占据患者大量的时间,对于多数仍在工作的中年患者来说,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长时间高频次的针灸治疗,这就导致了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因此如何能在取得良好的疗效的前提下,保持患者依从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针刺频次对白质疏松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影响,以确定针刺干预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适宜频次方案。3方法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白质疏松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每周3次和每周2次两组,采用选穴、操作手法、刺激量、留针时间、疗程一致,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两种针刺频次的疗效差异。4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并分别于第5周和第10周进行疗效评定,每周3次组有效率分别为21.4%(7.1%显效)、64.3%(28.6%显效),每周2次组有效率分别为12.5%(6.25%显效)、50.0%(18.75%显效),两组组内MoCA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但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MoCA亚型在针刺第10周时,出现注意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改善。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5周后,针刺干预白质疏松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就能显出良好的近期疗效,而且疗效能随着时程的延长而提高,每周3次和每周2次针刺干预的疗效差异不显著;针刺疗法对于白质疏松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有改善作用,这种作用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疗效积累(6-10周)才能显现。提示:针刺干预白质疏松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适宜频次方案为每周2次,疗程为1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