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录片的诗意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355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意是艺术的基础,是人类情感与审美的集中体现,诗意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并非仅指那些美好的感受,其深层的内涵来源于对人生与世界的哲学沉思。纪录片的诗意包含着作者主观情感与审美,但这种诗意情感绝非是无节制地凭借个人的喜好抒发情感,将现实美化、简单化。在纪录片创作中追求诗意,并不等于寻求剥离子现实的美感,将现实中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现实本身是复杂的,优秀纪录片挖掘并展示出其中复杂的诗意,而不单纯追求美感。纪录片创作不仅力求如何展示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传达创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审视与思考,要求创作者对于人与这个世界做出深刻的思考,寻求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深层诗意的追求恰是面向现实的。由哲学作为支撑的诗意方可引起人们的共鸣。   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创作者试图以一种艺术而非现实的态度对待纪录片,追求一种“诗意”的讲述,当这些“诗意"元素在纪录片创作中广泛运用并成为必备因素的时候,不少纪录片又走向了机械与僵硬。更为糟糕的是,创作者们片面地将诗意等同于如诗般的美感意境,使纪录片呈现出华丽的面貌,与之前教条地笃行“纪实风格”的纪录片相比,不过是更为漂亮的工具。这些干净、唯美的画面往往隔绝于现实之外,与纪录片的本质相悖。与其它电影类型不同,纪录片的诗意元素来源于现实,必须面向现实,最大限度逼近“真实”,而不在于用现实的素材营造诗般的气氛。   人们对纪录片持有一种苛刻的态度,一方面作为艺术要满足一定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其面向现实的使命又决定其不能偏离对于“真实”的揭示,既不能用纯科学的、纯理性的态度亦不能将以纯艺术思维来创作纪录片。这决定了纪录片的创作是一门费心和困难的艺术。作为艺术的纪录片,其“诗意”的建构应该是怎样的?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来把握诗意,诗意首先来自于那些让人产生审美的感观因素,电影是感观的艺术,纪录电影亦是通过影像与声音传达诗意,并通过技术与表现手法加强影片的诗意感受。电影中一切可运用的手法都可在纪录片中运用,都可以建立一种美感的“诗意”,但是这并不是纪录片“诗意”的全部,也非纪录片的创作的目的。又是什么让这些手法运用在纪录片不改变其本质,不会与其它类型的电影相混淆?纪录片的这种“诗意”其独立存在的本质又是什么?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外优秀的纪录片,论述纪录片诗意的特殊性。文章具体内容如下。   文章的绪论部分将对什么是诗意,纪录片的诗意的具体所指进行概括。   第一章,论述纪录片诗意的显性形态。从纪录片的影像元素、蒙太奇、声音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纪录片中的“诗意”呈现,或是来自于通过镜头语言对现实陌生化而彰显出其隐藏的“诗意”,或是镜头对“现实”本身显露出的“诗意”捕捉与呈现。而随着有声片的诞生,声音与影像一起是纪录片诗意呈现的一个重要因素。蒙太奇的运用虽然在纪录片的创作中,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技法为我们认识世界带来了新的视角。   第二章,将论述纪录片诗意的深层内涵。没有哲学的浸润,文化和艺术将没有推动至深层目标的根据。对于纪录片的“诗意”不应该仅是作为一种形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需要哲学思维和哲学精神,纪录片因其面向现实的特殊性则必须诉求哲学的理性思考来约束其感性因素的无限制地扩张。   第三章,主要论述纪录片诗意表达的限度。情感、自我价值在纪录片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中,不可能无限制地表露。那么这种理性制约的感性,或是感性之中的理性思考究竟怎样通过纪录片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在纪录片中诗意的美感与真实、主体与客体之间似乎总是处在矛盾之中,如何在这之中寻找平衡,这就牵涉到一个度的问题,如何把握纪录片创作中的美感与情感、理性与感性、形式与内涵?本章将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学位
语文中的文言文是对古人语言运用形式的一种学习,这种语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古人语言应用的语法特点,其与现代语法有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文言文
中国的卡通油画艺术在西方新型的艺术思潮的影响之下迅速兴起,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从中吸取借鉴积极的绘画因素,再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使得卡通风格油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占有一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是在浪漫主义先驱们专门为钢琴而写的风格小品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经过门德尔松进一步完善,并融入更为丰富的个人色彩的一种音乐体裁。本文以《无词歌》的
论文以网络购物平台界面设计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来缓解新产业所面临的压力,为产业进一步向良性方向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上的探究
期刊
期刊
古城江苏扬州出了个名人朱快乐——邗江区瓜洲镇建华村党总支书记,扬州方言中“朱”、“都”谐音,故人们又称呼他“都快乐”。扬剧《心碑》就是以他为生活原型创作的。1993
语文教学要追寻有效性,必然始于本真课堂;要走向深度,必然始于文本细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深刻的文本支解成功利的试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应试的演练.所谓的阅读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