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莓果汁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kenc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红树莓为实验材料,在确定最佳烫漂时间和酶解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果汁制取工艺,制备红树莓混浊汁和澄清汁,系统研究了两种果汁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如下:1、研究不同烫漂时间对红树莓出汁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烫漂时间为:榨汁前在100℃下进行2min烫漂,可以确保红树莓较高的出汁率和多酚氧化酶完全失活。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果胶酶在不同用量、温度、时间对红树莓出汁率、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优化红树莓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果胶酶添加量0.3g/100g。酶解温度是影响各质量指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没有差异显著性影响。3、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壳聚糖用量、时间、温度对红树莓果汁透光率、色值的影响,优化红树莓壳聚糖澄清工艺参数为:澄清温度50℃,澄清时间3h,壳聚糖溶液添加量0.06L/L。4、在红树莓果汁色泽稳定性研究中得出:红树莓果汁色素在高温条件下,吸光度不断升高,果汁呈明显增色效应;随着果汁pH值的增大,吸光度亦逐渐升高,果汁呈明显增色效应;Fe3+对果汁色素破坏作用很大,Cu2+、K+、Zn2+、Mg2+、Ca2+对红树莓果汁吸光度及颜色变化也有影响,但与Fe3+相比影响要小,不同浓度的可溶性多糖(葡萄糖、蔗糖)对红树莓混浊汁色素影响不大,但对澄清汁有增色效应;不同浓度的强氧化剂H2O2对红树莓果汁色素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低浓度防腐剂苯甲酸钠对对红树莓果汁色素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当浓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对红树莓果汁具有增色效应。5、在4℃和常温贮藏条件下,红树莓果汁中的Vc、总糖、总酸含量减少,色值在逐渐降低,其中Vc损失最大,但是常温贮藏条件下果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程度高于4℃,两种贮藏方式相比较而言,4℃是相对较好的贮藏条件。6、在红树莓混浊汁中添加不同的稳定剂(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钠、琼脂糖、果胶、阿拉伯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稳定效果较好的四种稳定剂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稳定剂组合为:羟甲基纤维素钠:0.05g/100g,黄原胶:0.1g/100g,琼脂:0.2g/100g,果胶:0.05g/100g。7、通过去除又添加引起红树莓澄清汁混浊的主要因素:蛋白质、单宁、淀粉、铁后,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的混浊临界值为:蛋白质:740 mg.L-1、单宁:150 mg.L-1、铁:13.2 mg.L-1、淀粉:3.2 mg.L-1。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物理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必备辅助手段。本文介绍了构建大学物理网络教学的教育理念及体系模式,论述了辅助大学
<正>电源电路是各种整机电路的电动力源,各种电子电器中都含有电源电路。整机电源电路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整机电路的正常工作。1.了解电源电路的几个特点(1)电源电路直接影
"桑林祷雨"是殷商文明史上的一个"龙头事件",它折射出浓郁的原生态的天人感应与民本思想。名垂青史的"桑林之社"究竟在何处?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从"生成机制与社会
在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基础上,通过对大地构造相研究显示:胶东微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而形成的,其漫长的板块构造演化明显具有阶段性。侏罗纪是该区板块构造演化
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南宁市53所城乡学校以结对方式开展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研究近4年的实
早在网络商业化的初期,互联网就已经成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新渠道,很多人都认为,传统的零售业模式将被逐渐淘汰,将逐步为互联网模式取代。网上零售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
介绍了西柏坡发电厂220kV升压站中间开关跳闸的事故概况,分析了交流电压串入直流回路后对微机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学习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后天培养形成的学习的基本品质结构 ,是人的各种素质形成的元素质。学习素质的内涵系统包括学习认识系统、学习驱动系统、学习智能系统、学
作为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英汉语中的被动语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语言学派、语法学家以及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被动语态做了大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