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许多慢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均陡然上升,其中就包括骨质疏松。目前骨质疏松已成为中老年人骨痛及骨折的主要原因,给全世界人民都带来了沉重的卫生经济负担。胡萝卜素是膳食中常见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营养素。为探究胡萝卜素摄入与骨质疏松的关联,本研究利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分析胡萝卜素的摄入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的2005-2010年的24小时膳食回顾数据、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数据;2005-2006年的食物的食用频率数据、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数据。使用IBM_SPSS 2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使用c~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χ±S)或M(Q)的形式来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股骨、脊柱骨质密度的关联。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结果:1.本研究全部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比较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5-2010年的24小时短期膳食回顾数据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不同能量摄入量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5-2006年食物长期食用频率数据中,橘子、辣椒、西兰花、胡萝卜、生青菜、西红柿、花椰菜、四季豆的不同食用频率下,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本研究全部研究对象在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种族的股骨、脊柱骨质密度水平,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股骨、脊柱骨质密度均呈正相关。2005-2010年24小时短期膳食回顾数据中,能量、钙的摄入量与股骨、脊柱的骨质密度均呈正相关,年龄与股骨骨质密度呈负相关。α-胡萝卜素摄入量仅与脊柱骨质密度呈负相关,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股骨、脊柱骨质密度均无相关性。2005-2006年食物长期食用频率数据中,仅西兰花的不同食用频率下脊柱骨质密度的水平、西红柿的不同食用频率下股骨骨质密度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2005-2010年的24小时膳食回顾数据中,性别、BMI、年龄、种族、β-胡萝卜素为股骨骨质密度的影响因素;性别、BMI、文化程度、种族为脊柱骨质密度的影响因素。4.2005-2010年24小时膳食回顾结果中,女性,年龄为60~69、70~岁,文化程度9~11年级,婚姻状况为离婚或分居、丧偶、未婚,能量摄入量>2400kcal/d,α-胡萝卜素摄入量≥900mcg/d和β-胡萝卜素摄入量1000≤β<2000mcg/d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毕业、大专毕业及以上,BMI在18.5≤BMI<25、25≤BMI<30、BMI≥30 kg/m~2,能量摄入量1800~2400 kcal/d,α-胡萝卜素摄入量300≤α<600 mcg/d和β-胡萝卜素摄入量≥3000 mcg/d为患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结论:1.女性,年龄增加,文化程度9~11年级,婚姻状况为离婚或分居、丧偶、未婚,能量摄入量>2400kcal/d为骨质疏松症患病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毕业、大专毕业及以上,BMI升高,能量摄入量1800~2400 kcal/d为骨质疏松症患病保护因素。2.摄入β-胡萝卜素可对股骨骨质密度的提升有益处。3.α-胡萝卜素摄入量≥900mcg/d、β-胡萝卜素摄入量1000≤β<2000mcg/d为骨质疏松症患病危险因素,α-胡萝卜素摄入量300≤α<600 mcg/d和β-胡萝卜素摄入量≥3000 mcg/d为骨质疏松症患病保护因素。因此适量摄入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可加强人群的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