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寒冷地区沥青路面胶粉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粘结特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路面结构中普遍采用的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基面层间存在材料及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层间粘结并不是理想的完全连续状态,造成二者在基面层间结合部位产生薄弱环节,易出现层间破坏。内蒙古寒冷地区道路所处环境恶劣,温差较大,进一步加剧了层间粘结失效。基层与面层间的粘结问题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胶粉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被广泛应用于桥面防水铺装等工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力过渡和防水粘结性能,且橡胶粉的应用解决了废旧轮胎“黑色污染”的问题。本文选用胶粉改性沥青碎石作为基层与面层间粘结层材料,来加强基面层间的粘结、改善和保证路面的使用质量。首先,以斜剪试验抗剪强度为指标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层间粘结性能变化规律,并且基于灰关联理论分析了各种粘结层材料影响因素对基面层间抗剪强度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对粘结层抗剪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碎石撒布粒径,其次是碎石撒布量,然后是沥青洒布量,影响最小的是胶粉目数。结合试验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性能优越、经济合理的胶粉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设置方案。其次,以层间抗剪强度和剪切模量作为层间粘结特性评价指标,通过斜剪试验对比不同温度下常规的乳化沥青和基质沥青粘结层粘结性能。以扭剪强度作为层间粘结特性评价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扭剪试验方法,侧重模拟车辆对层间的揉搓效果,研究不同温度及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层间抗剪性能。斜剪试验和扭剪试验结果表明:胶粉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剪性能,且不同材料粘结层粘结性能均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层间抗剪强度与正应力呈线性增长关系。然后,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连续模型和接触模型下路面结构基面层间剪应力的计算分析发现,常规层间处治情况下基面层间接触状态对基面层间的最大剪应力有很大的影响,层间接触不连续时,层间剪应力值会有突变,随着层间连续性增强,这种突变范围逐渐减小。由于两种接触模型下的层间作用机理不同,接触模型下层间传递和扩散荷载的能力与连续模型相比较小,因此其层间最大剪应力值要比连续模型下的大,并且接触模型能够更好的反映沥青路面的实际受力状态,故采用接触模型进行沥青路面力学分析将更合理。最后,模型中引入胶粉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计算并分析了斜剪试验下胶粉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在沥青路面结构层间粘结处最大剪应力,结合模型计算结果,对不同温度及不同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粘结层进行抗剪强度验证,验证结果均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其他文献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关键技术之一,行人、车辆更是其中热点与难点,本文以行人、车辆为目标进行检测方法研究。基于滑动窗口的目标检测方法由于计算量大,很难实现目标的实时检测。虽然卷积实现的滑动窗口目标检测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检测边界框是固定尺寸,导致检测不准确甚至无法检测。本文通过增加输出特征图的维度,让网络精确地预测边界框的位置和尺寸,实现任意尺寸目标的检测。在训练过程中,网络以边界框位置和尺寸的
蓟马分类调查是对蓟马深入研究的基础性理论,目前关于呼市地区蓟马种类调查研究暂无人报道,该研究通过野外随机采集蓟马并制作永久玻片标本,利用现代数码显微镜获取蓟马形态鉴定图片,体视显微镜获取蓟马玻片显微鉴定图片,参考蓟马分类书籍、文献及网页等,初步鉴定该地区蓟马种类。在此基础上,对紫花苜蓿蓟马种类进行调查,使用浸叶法对其优势种进行杀虫剂敏感性分析。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蓟马进行科学
在我国北方地区适应性较强的草坪草种较少,研究羊茅属种质材料的种子生产关键技术为干旱寒冷地区的绿化提供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主要对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浑善达克达乌里羊茅(Festuca dahurica‘Hunshandake’)、紫羊茅(F.rubra L.)新品系和“梦神”紫羊茅(F.rubra L.‘Maxima’)在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种植地区、不同株行距条件下的种子产量及其构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核质成熟不同步的问题亟待解决,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PPC)作为内源性减数分裂抑制剂备受关注,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激素和转化生长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9)是主要的促成熟因子。但是,关于激素和GDF9对绵羊卵泡中NPPC/NPR2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直径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列车高速过站引起的列车风会威胁到站台人员的安全,设置站台安全防护系统能有效降低列车风对站台的影响,提高候车舒适性。站台设置站台安全防护装置后,列车高速过站产生的瞬态压力会对站台安全防护装置产生冲击。因此,把握站台安全防护装置距轨道线的合理安装距离对站台门结构强度、节省站台活动空间以及降低列车风对乘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和线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列车过站对站台
交通拥堵日显突出,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应运而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的应用大行其道。本文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状态预测模型,以公交车为浮动车,公交车载GPS数据为研究对象,以速度为主要特征参数进行预测。由于短时交通流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时空相关性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时空数据。最近几年新兴起的图神经网络,能够给道路网络空间依赖性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支持。本文在此背
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分布能够反映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大气环境污染、研究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测一个区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对于区域污染状况以及研究气候变化很有意义。与传统的地面遥感探测方法不同,卫星遥感反演方法具有覆盖面积广、数据获取方便、数据传输快捷等优点,能更快捷高效地获取大气气溶胶数据,摆脱了地基探测方法只能获取一定站点上的数据,不能获得大区域范围内气溶胶时空分
当前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提出了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要求。长期以来,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成型工艺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药柱可靠性浇注工艺设计是推进剂药柱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推进剂药柱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高温、高压、高热流、高速气流和飞行过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试验和飞行过程中如因药柱结构存在缺陷,极易出现故障,甚至发生意外事故。本文对小型固体火箭发
在当下的建筑设计实践中,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采取的策略往往表现为一对一解决问题时的被动做法,当整体和系统考察时常常不能达到明确的目标。在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或多个策略的同时就会造成能源、资源的消耗。本文在明确了统合多效思维与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的研究背景下,针对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现状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以此为依据对统合多效思维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进行探索性研究:首先从建筑策划理论、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创新方式的变革,为弥补传统“产学研”线性式合作的不足、培育能够真正解决高校创新“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各类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但大多未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创新生态系统培育亟需理论指导。本文选择中高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以下简称“中高平台”)为案例,运用创新“五螺旋”理论并结合“中心——外围”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构建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