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石油的自然降解过程较慢,而向污染环境中添加某些物质,优化降解条件,往往能加速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促进石油烃的乳化,提高石油烃在水中溶解度及生物可利用性。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自身结构的多样性、生物可降解性、对环境的温和性等许多独特的属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更好的运用到石油废水的处理中,本研究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筛选能以0#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烃降解菌,并确定降解石油烃的优势菌株;将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废水石油烃的降解中;将鼠李糖脂发酵液直接应用于石油烃污染水体的生物处理中。石油烃降解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本课题首先从被某汽车修理厂含油废水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以0#柴油为惟一碳源并生长良好的4株石油烃降解菌。经鉴定,这4株菌分别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 s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氮单胞菌属(Azomonas sp.)。石油烃的降解是石油烃的种类和组成、物理状态、浓度,温度、pH值、供氧及营养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课题研究了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水体中石油烃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鼠李糖脂后柴油优势降解菌株——氮单胞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提高了11%~26%,这说明添加的鼠李糖脂对所筛选的柴油菌株不仅无毒性,而且能作为碳源和能源被微生物所利用。对菌株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鼠李糖脂后,氮单胞菌降解石油烃的半衰期缩短了近1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考虑了温度、时间、鼠李糖脂溶液的添加量和石油烃浓度等4个主要因素对水体中石油烃降解的影响,并确定了0#柴油的最优降解条件。对正交实验数据的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因素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石油烃的浓度和鼠李糖脂溶液的添加量。同时,为了判断影响因素的选择是否得当,从而对其进行取舍,本研究还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Excel分析工具对正交实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鼠李糖脂发酵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及营养物质对水体中石油烃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所含的剩余营养物质对筛选出的柴油优势降解菌株氮单胞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且发酵液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氮单胞菌属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生长作用。同时,发酵液中所含的剩余营养物质,为迅速增多的微生物提供了足量的营养物质。可以说,本研究为将鼠李糖脂发酵液直接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