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妇女就业的部门逐步扩大。因工作条件恶劣、工资待遇低、生活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她们就业现状令人堪忧。因官方统计部门对其数据的缩小、社会对其贡献的不认可而使妇女的就业价值遭到了人为的遮蔽,甚至受到社会的质疑和谴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歧视和性别角色意识导致了妇女受教育的不足和技能的缺失,男工行业和工联组织的排挤以及国家法规限制等因素成为妇女就业困境的原因。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妇女就业的困境和现状。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大量妇女在环境恶劣的血汗行业就业,尤其典型的是妇女在含铅类化工厂、火柴厂、彩饰制品厂、洗衣业、棉纺厂参加劳动时身体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还遭受雇主或者工头不公正的待遇、行为上的侮辱,其身心也处于不健康的环境中。更为严重的是妇女的生活住所脏、乱、差情况普遍,食物匮乏,缺医少药等情形对工作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妇女工作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状况,与工资待遇低下相辅相成地建构了中下层妇女贫困的地位和形象。第二部分讨论了妇女就业贡献被低估的情形。在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结合的社会,妇女就业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不被认可的具体形式和表现。男性主宰了国家的统计工作,使妇女就业的统计数据不准确,已婚妇女的就业、妇女从业人数较少的行业的就业、女家仆的就业都可能被错误地登记;儿童参与劳动的数据也往往和妇女就业的数据混淆。此外,职业类别的统计数据也缺失了对妇女就业行业的归类和鉴定。这一切造成了对妇女就业数据统计的不全面,以至于低估甚至忽视了其创造的价值。第三部分探讨了妇女就业遭遇困境的原因。在父权制社会里,为了维护男性的经济主体地位,劳动力分工性别差异的社会人为地构建了一系列妇女就业的困境因素,它们使男女接受着不同的教育,致使男女文化水平产生较大差异;同时也存在男女技能培训的内容和要求的差异;加之男性行业组织对妇女就业的排斥:以及性别角色意识的观念的影响等加深了她们的就业困境,由此也加深了妇女在社会的边际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