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吸虫肠病肠道相关病变的临床特征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日本血吸虫肠病导致的肠道相关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09.01~2019.06.30武汉协和医院内镜中心慢性血吸虫肠病患者,并对比同期非血吸虫肠病患者(1:4)。分析血吸虫的肠道感染部位,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肠道息肉、结直肠癌(CRC)、肠黏膜溃疡或糜烂、痔疮等病变发生率有无差异及相关临床特征。结果:248例血吸虫肠病患者和992例非血吸虫肠病患者入组。两组男女比均为2.82:1,血吸虫肠病组平均年龄60.5±12.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7.8±11.6岁。血吸虫感染累及回盲部13.3%,升结肠13.3%,横结肠12.5%,降结肠25.8%,乙状结肠79.0%,直肠84.7%。血吸虫肠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结肠息肉(64.5%vs42.8%,p<0.001)尤其是直肠息肉(62.5%vs48.0%,p=0.002)检出率更高。不同性别及年龄段血吸虫肠病患者的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男性:67.2%vs45.5%,p<0.001;女性:56.9%vs35.4%,p=0.002;20~53岁:55.4%vs33.6%,p<0.001;54~62岁:66.7%vs48.0%,p=0.011;63~70岁:65.6%vs46.7%,p=0.007;71~89岁:73.2%vs48.7%,p=0.002)。54~62岁病人中,血吸虫肠病患者多发息肉发生率为78.9%,高于对照组63.1%(p=0.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该年龄段血吸虫肠病患者息肉个数高于对照组,具有边缘统计学差异(3(2~6)vs2(1~5),p=0.050)。血吸虫肠病组息肉大体形态以IIa型居多(68.5%vs60.7%,p=0.001),Is、Ip型息肉少于对照组(26.3%vs32.1%,p1=0.012;1.3%vs3.5%,p2=0.009)。息肉大小及总体病理类型两组无差异,但71~89岁血吸虫肠病患者的传统腺瘤比例高于同年龄段对照组病人(35.0%vs11.4%,p<0.001)。慢性血吸虫肠病伴发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69.2±13.4岁vs67.5±9.7岁,p=0.016),女性血吸虫肠病患者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女性(13.8%vs5.4%,p=0.017)。血吸虫肠病组横结肠、降结肠、直肠散在溃疡或糜烂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但无统计学意义(0.0%vs9.9%,p1=0.188;4.3%vs23.9%,p2=0.063;47.8%vs63.4%,p3=0.186)。两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8%vs0.6%,p=0.664)。此外,血吸虫肠病患者内痔发生率更高(58.9%vs51.0%,p=0.027)。结论:慢性血吸虫肠病主要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肠道慢性血吸虫感染增加患者结肠息肉尤其是直肠息肉和内痔的发生率,并可能降低结肠黏膜散在溃疡和糜烂发生风险。肠道慢性血吸虫感染的女性比未感染血吸虫的女性直肠癌风险更高。定期结肠镜检查有利于结直肠息肉和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miR-30a对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和干细胞样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0a在乳腺癌细胞系与正常乳腺细胞系中的基础表达量;建立稳定过表达miR-30a的细胞系,体外实验观察miR-30a对EMT和CSC表型的抑制作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分子的表达;乳腺球囊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自我
学位
背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 PASMC)过度增殖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PAH)肺血管重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AH时PASMC的代谢发生了与肿瘤相似的代谢变化,即由氧化磷酸化转换为有氧糖酵解,为细胞的过度增殖提供能量。对这一表型认识的最新进展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第一部分脓毒症免疫抑制期小鼠脏器变化与TREX1的表达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免疫抑制期小鼠不同脏器变化,以及TREX1在小鼠脓毒症免疫抑制期可能存在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本实验采用雄性8-10周C57BL/6J小鼠,以中重度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与LPS构建的脓毒症小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CLP模型在小鼠麻醉后,腹部正中切口,充分
学位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睡眠限制对脑实质CD169+细胞浸润及对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睡眠限制对缺血侧脑实质CD169+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以及进而对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C57BL/6成年雄性小鼠,使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再灌注28天。MCAO后14天开始连续1
第一部分:体外实验探讨氯沙坦对乳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体外实验探究LOS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1.CCK8法检测0μM、50μM、100μM和200μMLOS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4T1增殖能力的影响;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200μMLOS与4GyX线照射联合作用对细胞γ-H2AX焦点形成的影响;3.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00μMLOS与4GyX线照射联合
学位
背景  酸中毒是指酸-碱平衡失调,酸的增加或碱的减少,其本质是pH值的下降。酸中毒是局部缺血的共同特征,在脑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中,酸中毒是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因。脑缺血时,迫使脑主要供能方式由葡萄糖氧化向无氧糖酵解转变,此时糖酵解副产物乳酸的积累及ATP水解产生的质子导致脑内pH值下降。高尔基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膜结合细胞器,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修饰、分拣与运输,然后运送到细胞特定部位或分泌到
学位
研究目的:  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的大鼠模型中,探究左、右侧迷走神经电刺激发挥抗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其心脏保护效益的差异,并探讨其中可能涉及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机制。  研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SHAM);(2)CPR组(CPR);(3)左侧迷走神经电刺激组(LVNS);(4)右侧迷走神经电刺激组(RVNS)。除了假手术组外,各组通过诱发室颤(
学位
目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CHB cirrhosis)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脏后肝脏炎症长期反复发作所导致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代偿期(compensated cirrhosis)在初期的临床表现是以肝区不适、厌油、乏力为主,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忽略了隐匿性的肝脏功能恶化,直至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decompensated cirrhosis)才引起重视。为了追踪早期肝硬
目的:探讨FibroTouch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LD)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比较FibroTouch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诊断AILD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探索影响FibroTouch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总共75例AILD患者纳入研究,包括2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30例原发性胆汁性
学位
食管胃黏膜异位,是指异位的胃黏膜出现在食管,多指出现在近端食管,即食管上括约肌附近,因多处于食管颈部,故也称为“入口斑”或“颈段食管入口斑”。由于其处于内镜检查时通过较快极易忽略的位置,目前关于其的研究和临床数据均较少,有关异位的食管胃黏膜形成的病因、引起的临床症状等问题,目前均无明确定论。  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食管胃黏膜异位症与咽喉反流症状间的关系以及异位胃黏膜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以促进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