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又称阳桃、藤梨,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中华猕猴桃是本属中果实最大的品种之一,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具有“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猕猴桃之乡”的称号,野生猕猴桃种植面积高达45万亩,具有特色的产品加工链,包含5大系列产品,分别为猕猴桃果汁、果酱、果片、果酒及罐头等产品,伴随着猕猴桃果实产品的加工,其中猕猴桃籽被当作废弃物大量丢弃,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对猕猴桃籽的废物利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考察了猕猴桃籽的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考察了该部位对HepG2细胞葡萄糖糖消耗量的影响,研究了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对活性部位的总酚酸含量(Total Phenolic Content,TPC)进行了测定分析。  本研究利用组织破碎提取法(闪式提取)对猕猴桃籽进行提取,以75%乙醇为溶剂,将提取液过滤并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左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进行梯度萃取,得到5个萃取部位,分别编号为ACPS-A、ACPS-B、ACPS-C、ACPS-D和ACPS-E。以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与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猕猴桃籽萃取部位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ACPS-A及ACDR-E部位无明显抗氧化活性,ACPS-B、ACPS-C和ACPS-D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9.6917μg/mL、14.4368μg/mL、45.2922μg/mL,对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9057μg/mL、8.1514μg/mL和16.8045μg/mL,阳性对照VC的IC50分别为2.6983μg/mL、2.3348μg/mL,结果表明三个部位ACPS-B、ACPS-C和ACPS-D均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顺序为ACPS-C>ACPS-D>ACPS-B。据此结果对实验萃取方案进行调整,用乙酸乙酯-95%乙醇混合溶剂萃取富集得到一个抗氧化活性部位,记为ACPS-F,ACPS-F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IC50为16.2512μg/mL;清除ABTS自由基IC50为8.5633μg/mL,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随后考察了该部位对HepG2细胞葡萄糖糖消耗量的影响,发现该部位具有良好的促糖消耗的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普鲁士蓝比色法(Prussian Blue,PB)测定总酚酸含量,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进行方法学考察,及对ACPS-F部位及总膏进行总酚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阿魏酸在1.6~1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精密度RSD值为0.1426%,稳定性RSD值为1.6824%,重复性RSD值为1.8576%,平均回收率为99.36%,其RSD值为2.8698%,经测定,总浸膏总酚酸含量为6.61%,活性部位总酚酸含量为42.40%;此方法快速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本课题组反复利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和Toyopearl柱等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共振光谱技术鉴定得到7个酚酸类化合物;对活性部位中的微量成分通过UPLC-MS/MS并结合其理化性质进行解析,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1),香草酸(2),丁香酸(3),原儿茶醛(4),3,4二羟基苯乙酮(5),二氢松柏醇(6),4,4二羟基二苯甲烷(7),莽草酸(8),阿魏酸(9),3-乙酰氧基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bis(4-methoxyphenyl)methane(11),咖啡酸甲酯(12)。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猕猴桃籽资源,课题组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和总多酚含量测定。本论文对中华猕猴桃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取分离方法具有节约、环保、高效的特点,分离纯化7个单体化合物,高效液相-质谱鉴定出5个化合物,为猕猴桃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氧化活性评价和总酚酸含量测定简单易操作,结果稳定可靠,这为食品抗氧化剂的开发以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和二苯三硝基苯肼(DPPH)所致家兔离体胸主动脉环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家兔离体胸主动脉环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R)
研究目的: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利用原核表达系统生产重组的人OP-1,提高蛋白产量.通过纯化提高蛋白纯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复性实验,探索有效的复性方法,以在体外大量获得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衍生物BWYJⅦ对丙酸睾丸酮诱发的去势大鼠和未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模型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激素法
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抗生素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全新结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特点是青霉烷母核1位的硫被碳取代,在二位具有双键,这种结构复合了
随着网络会计的逐步普及,企业会计管理的内部、外部环境与会计核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难以适应网络环境,而建立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制的问
本论文简述了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11个苯胺类化合物。对所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镇痛药理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普遍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其中化合物X9镇痛活性较好,总结出一些该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初步构效关系规律,并且对化合物X9作了进一步药效学实验,药理结果显示,化合物X9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较强的镇痛作用及较好的解热作用,且化合物X9的毒副作用较小。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