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污协同影响的西安市居住区宅旁绿化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建设健康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居住环境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绿地作为城市人居环境中具有生态平衡功能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在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以及降低大气中PM2.5浓度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宅旁绿化设计对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更好地发挥其减碳降污的协同作用,促进城市低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从碳污协同角度考虑城市居住区宅旁绿化在建设健康低碳居住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了适宜于城市居住区的宅旁绿化设计优化方案。本文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对研究对象宅旁绿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宅旁绿地、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分别进行调研,分析整理了西安市居住区宅旁绿化现状,结合居住区绿化常用指标抽象出针对西安市居住区的典型宅旁绿化模型。其次,在调研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宅旁绿化进行微气候环境和细颗粒物扩散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宅旁绿化对住宅室外微气候和PM2.5扩散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绿化越丰富,其微气候调节作用越好,且该调节作用在夏季约为冬季的两倍,有绿化测点PM2.5浓度也低于无绿化测点4%-6%;宅旁微气候因素中风速较小测点与建筑周围PM2.5扩散浓度呈正相关,空气温度与建筑物周围PM2.5浓度相关性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建筑物周围PM2.5扩散浓度呈正相关。再次,通过模拟定量比较不同宅旁绿化设计方案影响下的综合碳汇及PM2.5扩散浓度,模拟结果显示宅旁绿地面积越大,综合碳汇效益和PM2.5浓度降低效果也越好。在绿化面积相同的前提下,决定宅旁绿地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是绿化形式,乔灌形式的宅旁绿地形式综合碳汇效益和PM2.5浓度降低效果最好,乔灌草次之,乔草最差;决定垂直绿化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朝向,西向墙体垂直绿化的综合碳汇效益和PM2.5浓度降低效果最好,北向最差;决定屋顶绿化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为建筑高度,单层时屋顶绿化的综合碳汇效益和PM2.5浓度降低效果最好,四层次之,七层时影响作用明显减弱,住宅高度大于七层后,屋顶绿化仅对住宅顶层综合碳汇效益及其周围PM2.5浓度产生积极影响,而对住宅中层、底层没有明显作用。最后,基于碳污协同影响及绿化经济性推荐不同宅旁绿化设计策略中的最优方案,西安市居住区宅旁绿化中宅旁绿地优先推荐绿地率为35%时的乔灌形式绿地;垂直绿化朝向布置优先推荐西向墙体垂直绿化,最不推荐北向墙体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优先推荐在住宅高度一至四层时进行种植,其次为四至七层,不推荐在十一层及以上住宅建筑屋顶进行屋顶绿化种植。本文基于碳污协同影响对西安市居住区宅旁绿化设计策略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是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通过对宅旁绿化测试和模拟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确定了西安市居住区宅旁绿化的推荐方案,研究成果可以为居住区节能减排以及改善居住室外环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我国的机动车持有量逐年上涨,庞大的汽车数量对道路承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交通事故也是频频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将带来更加严重的拥堵。针对目前道路中频繁发生的轻微交通事故,传统的交通事故检测主要是通过人为报备和人眼观察来完成,不仅耗时长、效率低,还会对人体带来危害,无法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可以实现自动交通事故检测,同时完成事故责任判定的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出交通事故并完成快速理赔的流程,对
学位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领域,队列控制技术因其安全、稳定、高效的特点,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车辆在编队行驶时,其低间距高跟驰稳定性的特质,可以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道路交通容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避免交通拥堵、降低燃油消耗,对于整个社会的能源、经济等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由于其交通环境相对简单、通行效率高、车流量大的特点,将会成为智能网联车辆队列控制
学位
抗拉强度是黄土的一项重要力学特性,其影响并控制着许多黄土工程问题,黄土区填方土石坝开裂、边坡坡顶拉裂等均为黄土拉张破坏的表现形式,在破坏过程中裂缝、接触面等岩土体界面为拉张破坏的薄弱区域。由于黄土的抗拉强度数值较小且测试方法复杂,目前大部分研究忽略了黄土抗拉强度特征,仅有的少数研究也只针对于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并未对黄土及界面黄土的抗拉强度衰减过程、规律、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黄土及界面黄土
学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日趋庞大,每年新增机动车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现有城市道路交通供给水平仍旧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交通拥堵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当前道路交通流中人类驾驶员反应慢、易出错和随机性大等特点,成为了造成各类交通问题的直接原因。伴随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更新,兼具“信息互联互通”和“自动驾驶”两项技术优势的智能网联车辆即将成为
学位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刻画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解出研发创新效应、清洁生产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三条路径。接下来,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增值
期刊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NIV)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NIV治疗,观察组采用HFNC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 hs-CRP、 PARC/CCL18和并发症。结果
期刊
背景 妊娠期总增重与分娩孕周紧密相连,选择增重速率作为研究指标,可以减少孕周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目前有关妊娠期增重速率的既定建议存在争议且很少有研究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GDM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生产并纳入“杭州市母婴健康队列”(注册号:ChiCTR1900026
期刊
驾驶员不恰当的换道操作往往会引起道路拥堵,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因此,研究智能车辆自主换道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如何规划出兼顾安全、舒适及经济等性能的换道轨迹以及提高轨迹跟踪精度一直是行业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智能电动车辆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换道轨迹规划与横纵向控制问题展开了详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作为电动车辆动力来
学位
卫宁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宁夏西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平原内60%以上的土地为农田,是典型的引黄灌区。由于平原内地下水埋深浅,受灌溉入渗影响大,平原内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较为显著,浅层地下水已不被饮用,地下水安全情况不容小觑。开展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利用灌溉水资源,保证卫宁平原地下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卫宁平原为研究区,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和取样、原位灌溉入渗试验、室
学位
以“哈桑”“左山二”“北冰红”“左优红”“贝达”“双红”“紫晶甘露”7个品种酿酒葡萄为试材,对其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成熟期不同品种酿酒葡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不同发育时期营养物质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品种成熟期酿酒葡萄性状差异变化,以期为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加工制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发育的4个主要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