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20~50岁青壮年,并且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且女性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多。大量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是与免疫遗传、细菌、病毒、酶代谢异常、性激素、精神神经状态和环境影响有密切关系。目前临床上仍然不能根治此病,并且不能积极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国内外许多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不同。有文献报道长期吸烟,季节变化,居住环境寒冷、潮湿,外伤、早产、糖尿患者,长期接触铅、汞、砷,饮食等方面均可能诱发RA。国外研究表明吸烟(特别是大量吸烟),即可增加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性,同时也增加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的危险性。并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更高,并且存在一种可编码解毒多种化学物质的酶的基因,吸烟者中缺乏这一基因的人群更易发生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吸烟还有一定的抑制雌激素,并降低免疫力的作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吸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在国外有少量报道,但我国尚没有相关研究,本课题主要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吸烟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及疾病活动的影响,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尽可能的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方法:1选取1205例实验对象,分为2组:(1)类风湿关节炎组(RA病例组共1205例),根据吸烟与否,将类风湿关节炎组分为吸烟RA组(共811例)与不吸烟RA组(共394例)。测得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的RA病例组(RF+RA组)822例,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RA病例组(RF-RA组)383例。将RF+RA组分为吸烟组(574例)、不吸烟组(248例)。抗CCP抗体阳性RA病例组(ACPA+RA组)736例,抗CCP抗体阴性RA病例组(ACPA-RA组)469例。将测得ACPA+RA病例组分为2组即吸烟组(529例)、不吸烟组(207例)。根据吸烟量将ACPA+RA病例组分成1-9包年(159例),10-19包年(144例),20-包年(225例)。(2)健康对照组,随机抽取健康志愿者872例。根据吸烟与否分成不吸烟组(347例)、吸烟组(525例),根据吸烟量将吸烟组分成1-9包年(219例),10-19包年(134例),20-包年(172例)个包年相当于吸烟1年每天20支。2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及进行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吸烟:开始吸烟和(或)停止吸烟的时间点、吸烟年限、每天吸烟量、正在和既往的吸烟量,实验室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沉、CRP等。3调查内容3.1一般资料记录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职业、居住地、开始吸烟和(或)停止吸烟的时间点、吸烟年限、正在和既往每天吸烟量。3.2临床特点记录发病年龄、病程、肿胀关节数(0~28个)、压痛关节数(0~28个)、畸形数(0~64个)、DAS28评分(DAS28=0.56*√t28+0.28*√(sw28)+0.7*In(ESR)+0.014*GH,低度2.6~3.2中度3.2~5.1高度>5.1)、病情的总体评分(0~100mm)。4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并计算比值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本实验部分数据以x±s表示,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吸烟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阳性率为65.23%,高于不吸烟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且与吸烟量呈正相关。2吸烟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为70.78%,明显高于不吸烟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吸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较不吸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畸形数、DAS28评分、疾病总体评分(VAS)及急性时相反应物(ESR/CRP)均高于对照组。结论:1吸烟可能是致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因素。2吸烟可能促进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的产生。3吸烟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发展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