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尊严学说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普遍公认,在中外思想史中康德是迄今以来对人的尊严问题高度关注并取得突出成就的思想家,对人的尊严问题的理论研究构成康德伦理学与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外只有极少数学者以康德尊严学说作为专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就已掌握的成果而言,学界对康德尊严学说总体说来还缺乏全面与系统的把握,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割裂了康德的伦理学尊严概念和政治学尊严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了对康德尊严观的一系列误解。本文试图围绕着康德尊严概念,全面、系统阐释康德的尊严学说,以期完善康德尊严学说研究和丰富关于人的尊严的问题的理论研究,并进一步深化康德的伦理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同时为当今社会各界在实践中捍卫人的尊严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文章以梳理康德尊严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分析康德尊严学说形成背景为前提,将康德论尊严概念、尊严根据、尊严主体、尊严原则及其应用等内容整合为康德尊严学说的基础理论和康德关于捍卫人的尊严路径探讨两大部分。大致以时间为线索,提炼出在人类思想史对康德尊严学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尊严观,并将之分别界定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尊严观、中世纪神性尊严观、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观、近代以来的权利尊严观,指出就其理论渊源而言,康德尊严学说是传统要素和现代要素融合。在形成背景中,着重探讨了科技发展、启蒙运动及康德所生活的独特境遇与伦理学领域新动态对康德尊严学说的渗透性和激发性影响,并从中总结出康德尊严学说的主要理论旨归。对康德尊严学说基础理论的阐述围绕着尊严概念而展开,指出康德的尊严概念适用于宇宙一切理性存在者,为康德遗留下的非理性存在者人格尊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解释,阐明尊严概念的基本内涵包括理性存在者相对于自然万物的提升、崇高和道德与人性的绝对价值与内在价值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并着重通过崇高、绝对价值、内在价值等概念的解读来把握康德的尊严概念,对学界对康德尊严概念的常见误读进行分析和批判,突出强调了康德伦理学尊严概念和政治学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其所面临的人类中心主义指控做出初步辩护。文章探讨了康德关于人相对于动物崇高性的根据的论证思路,对作为尊严根据的自律概念进行了界定,重点强调了是自律的可能性而非自律的现实性构成人的尊严的根据,阐明了康德关于自律性的普遍性论证及其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康德关于理性存在者的绝对价值的论证思路,指出根据康德,将理性存在者视为绝对价值既是出自纯粹理性的道德法则的要求,也是源于人性因其道德性而具有的无比珍贵性,后者依赖善良意志的绝对价值论证,但康德对善良意志论证基本失败;分析了对康德尊严根据论证的常见质疑与批判。文章探讨了康德界定尊严主体的基本视角,指出康德将人的外在价值、人内在的动物性及与善良意志无关的品性都排除在无条件敬重对象之外,而仅将其独特意义的道德和人性作为尊严主体;阐明在康德思想中,作为尊严主体的道德就其本质是善的意志,作为尊严主体的人性就其本质是理性的本性,包括人一般的设定目的的能力和道德性两个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因人性内含道德性,因而尊严主体也可以仅归于人性。以对尊严主体的把握为基础,文章将人性公式解读为康德的尊严原则,着重对人性公式所包含的基本概念中的“自在目的”和“手段”进行了解读,强调“自由”与“被决定”是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对人性公式的规范性要求分成两个实质相同但侧重点有所区别的部分进行了阐述;分析人性公式的意义,并从中得出结论:捍卫人的尊严在根本上就是捍卫人的自由,包括捍卫人的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两个缺一不可的方面。文章将康德关于捍卫人的尊严的路径探讨分别纳入其权利尊严观和德性尊严观之中。在权利尊严观部分,以分析法权概念及其尊严根据为前提,重点阐明了康德关于捍卫法权尊严路径的思考,康德主张捍卫法权尊严以法治为基本途径,以正义为最高价值取向,以公民的自由、平等、独立为具体原则。行文中着重探讨了康德关于在立法与司法中如何坚持正义原则的思考,但也指出其正义观的基本缺陷。在德性尊严观部分,以阐明与分析康德对德性概念和德性论至上原则的界定为前提,围绕着“人是目的”这一德性论至上原则,着重分析了康德对捍卫自身人格中的人性尊严的德性义务的说明和捍卫他者人格中人性尊严的德性义务的说明;在小结部分指出,根据康德,捍卫人的内在自由以捍卫人的外在自由为前提,捍卫人的外在自由以捍卫人的内在自由为最终目的,德性以正义法则为前提,但正义法则最终实现依赖于正义美德的养成。
其他文献
记忆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任务在于研究人们在当下如何对待历史,对待过去。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在《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一文中将失去记忆的人称之为失
本文从包装可持续设计的角度,通过学习和实践可持续设计理念在英德红茶包装设计中的探索性尝试,对英德红茶包装的设计现状以及可持续设计理念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其研究的必要
交强险受害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以下简称“交强险直接请求权”)系指交通事故的受害第三人,作为交强险合同外的第三人,依据交强险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直接对保险人享有的保险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原先的有形资产层面逐渐过渡到无形资产层面,企业员工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断攀升。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以员工为本”的
2004年,我国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并实施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
<正>引言与其他民事案件相比,知识产权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纠纷变得日益复杂,除传统知识产权案件外,又出现了许多如何对之进
尽管商业秘密已经被作为一种财产权来看待,然而却不像专利、商标和版权那样拥有事先通过立法确定的权利边界,因而在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官首先需要厘定商业秘密的
根据空空导弹破片式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毁伤特点,对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毁伤过程进行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空空导弹单发杀伤概率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空空导弹对
自金融危机以来,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提供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高新科技创新产品需求和更多社会就业岗位上。但由于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