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果树之一,由于受自身特性及生长条件的限制,容易遭受干旱胁迫而受害,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因此,研究香蕉的抗旱机理并研制出有效提高其抗旱性能的药剂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以在我国香蕉主产区大规模生产的优良品种的巴西蕉(MusaAAAGiantCavendishcv.Baxi)幼苗为试材,经叶片喷施药剂进行预处理后用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维生素C(Vc)、乙醇胺(Ea)、半胱氨酸(Cy)、苯甲酸钠(Se)和岩藻糖(Fo)五种药剂对水分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的生理影响,从中筛选出对有效提高香蕉抗旱性效应前列的三种药剂。进一步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该三种药剂不同浓度配比对药剂组合提高香蕉幼苗抗旱性的影响,获得了最优药剂理论配比,并对药剂组合的药效持续时间及最适施用时期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如下:
1.适宜浓度的Vc、Cy、Se、Fo、Ea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水分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稳定POD活性,促进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同时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细胞电解质外渗,维持正常代谢水平,提高了抗旱性。
2.不同药剂对提高香蕉幼苗叶片的抗旱性的效应存在差异,各药剂的抗旱效应大小为:Ea>Vc>Fo>Cy>Se。
3.低浓度的Vc、Ea和Fo对提高水分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的抗旱性的效果不明显,过高浓度可能又存在着抑制作用,各药剂单独作用均存在一个最适宜浓度。
4.Vc、Ea、Fo药剂组合施用的最优配比浓度均低于各药剂单独处理时的最佳浓度,最优理论配比浓度为10.0mmol·L-1Vc+24.0mmol·L-1Ea+6.0mmol·L-1Fo。
5.Vc、Ea、Fo药剂组合在处理后3d内能维持香蕉幼苗水分胁迫下较佳的生理状态,处理后5d对提高香蕉抗旱性还有较明显的效果,其作用效果随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最适喷施时间为发生水分胁迫前的1~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