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M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评价框架研究与设计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化资源成为越来越多机构的主要存储对象,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数字化资源的管理复杂度高、风险大,对存储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一个可信赖的存储机构是目前保证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因素。然而仅仅由保存机构自己宣称可以保存数字资源是不可靠的,需要一种公开和公共的机制来证明保存机构确实有能力胜任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任务。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可信赖认证标准ISO16363已经对保存机构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其内容指标部分较为模糊,是否适合我国长期保存的实际发展,还有待验证。随着我国长期保存体系的建设,构建适合我国长期保存发展的相关评价框架变得迫切。为此,本文以长期保存重要标准OAIS、ISO16363等为参考,依据国外长期保存成熟度模型及国内长期保存工作实践,构建了基于CMM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评价框架,并对框架中的关键问题加以分析,以为我国长期保存活动的开展,机构保存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调研长期保存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介绍了CMM的原理及优势,强调其注重过程和目标的特点对长期保存机构发展带来的好处。对于国际上目前现有的长期保存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他们的共性特点及结构组成,分析了目前成熟度模型的不足之处,对于长期保存活动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CMM,应结合长期保存活动持续发展、循环渐进的过程特点,采纳和吸收CMM理念的层级发展理念。阐述构建适合国内长期保存发展的成熟度模型的重要性。  其次,基于ISO16363等可信赖认证标准及国内数字保存实践,提出基于CMM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该框架包含能力成熟度层级模型、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应用流程示意图、提升发展路线图四个部分。本文基于上述关键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归纳设计了基于CMM的长期保存评价框架。  最后,基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长期保存系统,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框架,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长期保存能力评价理论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的公共信息公开主要注重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较少从公共信息供给的角度分析公共信息公开问题。偏重公共信息需求,缺少考虑公共信息供给会造成供给缺乏激励,供给方
总结近年来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研究的理论,针对公共图书馆知识援助存在的局限性,结合文献信息单位分布的特点,探讨建立全社会层面弱势群体知识援助体系的必要性.初步构建适应现
阐述构建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各个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提出运用黄金分割(0.618)标度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权重,避免层次分析法因采用传统标度造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变革,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试图发现和使用大数据的价值。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国内外工业、科学和政府部门积极规划和制定战略计划。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思维变革,并进一步分析了大规模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
书目数据是图书馆领域最具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连接用户和图书馆的桥梁。但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和语义网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书目格式已经无法满足用
信息经纪业是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信息经纪业发展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和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之相比,我国的信息经纪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可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高.目前研究对象多为单胎妊娠,针对双胎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研究较少.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世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应用和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的迅猛发展.本文以CALIS联合目录为主要案例,从联合目录的建设背景、文献信息资源现状、成员馆数量、建库
通过对2008年IFLA大会上Web 2.0研究所涉及到的最佳知识管理、书目控制共享、馆员职业取向、服务融合模式、技术封装趋势、战略发展计划六大问题进行解读,归纳出各国数字图书
Web2.0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新兴技术,为企业营销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用户从被动变主动,从接受者变创造者--用户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作为营销主体的企业必须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