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炒酸枣仁中镇静催眠成分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研究表明,酸枣仁皂苷、黄酮及所含油脂与其镇静催眠的作用具有紧密联系,本文研究了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采用现代药物分析方法分析了酸枣仁生品及其炒品中皂苷成分、黄酮成分及酸枣仁油成分。本文研究了酸枣仁生品及炒品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酸枣仁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而对皂苷和黄酮成分的分析则是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  首先,对生、炒酸枣仁及其除脂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紫外光谱扫描。红外扫描发现酸枣仁中存在大量的-OH、-NH、C-H和C=O等基团,酸枣仁处理前后(炒制和除脂)C-H、-OH、-NH、C=O、C-O、C-N和C-X处的红外光谱谱带位移均发生变化。但是炒制和除脂这两种处理对其影响不同,炒制使得其含有的各种基团红外光谱谱带位移均发生变化且含量降低,而除脂使得其含有的各种基团红外光谱谱带位移均发生变化而含量升高。水提酸枣仁的3D光谱图中体现出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生、炒的成分和含量有差别,但具体是哪种物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试验中提取酸枣仁总皂苷采用超声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三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确定了其四因素的值分别为40 min,190 W,1∶30,60%,提取两次,此条件下炒品中总皂苷的含量达到(9.98±0.12)mg/g,炒品中总皂苷的含量达到0.99%,而生品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03%。  第三,试验中提取酸枣仁总黄酮采用超声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超声波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三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确定了其四因素的值分别为60 min,270 w,1∶50,50%,提取两次,此条件下生品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6.37±0.16) mg/g,生品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0.64%,而炒品总黄酮的含量为0.63%。  第四,提取酸枣仁所含油脂并对其进行组成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酸枣仁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为28.91%,而炒品中的含量为27.73%。酸枣仁生品油脂和炒品油脂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脂,亚油酸以及亚麻酸。其中生品中其含量分别为7.44%,5.32%,29.91%,26.89%,8.00%,而炒品中其含量分别为9.08%,6.48%,36.05%,32.89%,9.96%。此外,生品油脂中还检测出9种脂肪酸,而炒品中还含有15种脂肪酸。  第五,对酸枣仁中的皂苷成分(皂苷A、B)和黄酮成分(6-阿魏酰斯皮诺素、斯皮诺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生品和炒品中均含有皂苷A、B、6-阿魏酰斯皮诺素及斯皮诺素。但样品中各个物质的含量有所不同,炒品中斯皮诺素和6-阿魏酰斯皮诺素的含量略高于生品,而皂苷A和B的含量炒品中低于生品。在检测条件下,无论是生品中还是炒品中皂苷类物质的含量均高于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生品中四种物质的含量依次为:皂苷A>皂苷B>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而炒品中含量依次为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B>酸枣仁皂苷A>6-阿魏酰斯皮诺素。
其他文献
块菌(Perigord Truffle)是与树木共生的药食两用菌,以其味道鲜美、气味独特、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而闻名于世,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仅局限于块菌的人工栽植及粗加工方面,
本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测定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强度、蛋白酶水解及羟基自由基氧化对肌球蛋白分离模式、二级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