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作为知识的载体,教育目标的物化,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清末新政,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制的颁布,在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教科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语文自独立设科以来,教科书一直采用的是文选型编写体例,这种体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文是教科书的核心。可以说,课文的选择和加工,直接决了教科书的质量。本文从现存较完整的清末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入手,对清末初级小学堂所使用教科书的选文标准进行分析,以还原清末教科书选文的原貌。论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此题的选择缘由入手,探讨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并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研究目的。第二部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现今教科书选文标准的研究做了梳理,详尽列出了国内外母语教科书的选文标准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对当代教科书选文标准研究的一些分析框架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清末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社会、儿童、学科、教师四个维度,涉及时代性、与章程一致性等十一项选文标准。第四部分运用清末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分析框架,对现存较完整的八套清末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的编辑大意、例言及部分课文进行了分析,为全面把握清末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第五部分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统计得出结论,清末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在选用课文时,高度关注儿童维度,尤其重视选文的针对性、循序渐进性。社会维度和学科维度的选文标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选文与章程的一致性、选文的模范性、选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等获得了清末教科收编辑者的普遍认同。相比而言,教师维度的选文标准关注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