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坑矿井与生产矿井隔离矿柱留设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u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炭资源的过度消耗,很多煤矿资源日趋枯竭,当一座煤矿由于资源枯竭、经济效益差、政府规划需要等原因准备关闭时,应特别重视和做好煤矿关闭后周边正常建设及生产矿井的安全工作。对于关闭煤矿后造成的涌水问题,常采用“封堵”和“截排”两种处理措施。若排查后判断矿井关闭停止排水后,将导致相邻生产矿井同水平的涌水量明显增大,可采取在该水平增设排水设施或者增大主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的办法,将增加的井下涌水排出,消除威胁。当增设排水系统的意义不大时,多考虑采取封堵的措施,切断关闭矿井积水相通,消除隐患。本文在考虑原岩应力、地质构造、地下水、采动影响等因素基础上,从理论、计算、室内等各方面系统全面地就煤矿关闭后老空区积水对矿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矿柱稳定性理论分析及矿柱稳定性计算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计算出研究区域内矿柱的合理防水宽度,并制定出具体防水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在调研分析伏山矿业有限公司及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保安煤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的程度,并进一步查清了保安煤矿老井采空区与现保安煤矿3111工作面处相关巷道的空间关系。2.采用“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公式及巷道围岩破坏塑性理论,对伏山矿业有限公司关闭后保安煤矿老井采空区与现保安煤矿3111工作面处当前留设的岩(煤)柱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伏山煤矿关闭后,在保安煤矿老井采空区与现保安煤矿3111工作面最小防水岩(煤)柱宽度。3.对现保安煤矿3111进回联络巷部分巷道进行全断面充填注浆方案是可行的。在伏山煤矿关闭撤出停止排水后,此处的岩柱能够达到安全防水隔离岩柱的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空气污染程度的日益加重,人们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及监控越来越关注。氨气(NH3)作为一种有毒的空气污染物,当它在环境中的浓度超过一定的水平时会严重刺激人体器官从而损
随着国家城市建设进程发展的加快,地下工程正在往更深处进发。随之而来将面临许多问题,深部地质环境复杂,岩体锚固机理不明确制约深地工程安全发展。探究深部加锚岩体时效性机理与锚固机制,是保障深部锚固围岩安全稳定的关键科学问题。(1)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岩石特性,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获得试件的基本力学性质。通过节理岩体与加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试验,获得锚杆与节理夹角对试件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2)通过对无节理加锚
水稻(Oryza sativa L.)在亚洲范围内广泛种植,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是通过侵入寄主地下部从而造成作物减产的一类土传病害。目前,该病害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报道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发掘抗病品种并解释其抗性作为一种防治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近年来,人们筛出一些高抗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种质资源并预测了一系列与抗病相
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阿拉善地块的东北缘,分布一套前寒武纪的高级变质岩系。通过岩石野外产状、岩石组合和岩石特征、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巴彦乌拉山地区出露的高级变质杂岩进行系统划分,将研究区变质杂岩划分为原岩为火山岩的变质表壳岩和原岩为侵入岩的变质深成岩。研究区变质表壳岩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亚组:深色片麻岩组(Pt_1pg)、浅色片麻岩组(Pt_1q)和大理岩组(Pt_1mb)。对选定锆石进行激
电磁自冲铆接是一种基于电磁铆接和自冲铆接而提出的新型连接工艺。由于其连接质量可靠、适应性较高,在汽车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电磁自冲铆接工艺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2009年伴随着医改在全国正式启动的。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作为疾病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为政府民生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是
目前我国大部分陆上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甚至是特高含水期,根据油藏流场特性可以将其分为表征注采系统控制能力的控制参数场和表征油藏驱替状况的驱替参数场。从流场匹配角
本文主要讨论了相对于半对偶模的n-Gorenstein投射(内射)模和n-Goren-stein分次投射(内射)模的同调性质.首先,定义了相对于半对偶模的n-Goren-stein(Ding)投射(内射)模,讨论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与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会使电网的电能质量降低。而且电网系统在遇到突发故障时,需要保证重要负荷持续供电,这时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就可以维持电力需求。但是在电网切断和重新并入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发电会对电能质量和重要负荷造成破坏性冲击,而电网储能及相应控制的加入是解决此问题实现平滑切换的关键。电池储能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电网储能的优先选择。首先,本文根据世界能源的过度消耗带来的危
亚胺结构普遍存在于各种药物或天然分子骨架中,其特征的碳氮双键具有非常高的反应活性,可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实现多类结构转化。因此,亚胺类化合物常常作为合成含氮分子的重要反应中间体或起始原料。虽然目前亚胺的合成方法众多,也可从多种简单的起始底物出发进行一步合成,但迄今没有报道过以烯烃作为起始原料通过碳碳双键断裂的方式进行亚胺合成的方法。另一方面,至今常见的烯烃碳碳双键断裂策略大都需要当量的氧化添加剂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