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短侧根突变体lrs-1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系是固定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与植物的抗逆密切相关。大豆是主根系植物,侧根决定着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分布(根构型),对大豆的适应性和产量有重要影响。研究大豆侧根发育对优化大豆根构型,提高大豆产量和抗逆性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首先对lrs-1突变体与野生型的重要农艺性状、根系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利用华夏3号与lrs-1杂交F2群体对lrs-1的短侧根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确认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后,用华夏3号与lrs-1杂交的F2群体中极端类型分离个体分别构建了两个混池,分别测序后用MutMap策略将突变基因定位在12号染色体的10497514~32404202(21.91Mb)区间内,最终确定了候选基因为Glyma.12G168900,并对候选基因及其同源基因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lrs-1与野生型间根系性状的差异。通过水培和沙培试验观察lrs-1和华夏3号侧根发育的动态,发现lrs-1突变从侧根起始时就影响侧根长度,直至侧根发育完成。2.lrs-1与野生型间根系解剖结构的差异。通过对lrs-1和华夏3号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lrs-1与华夏3号的侧根均起源于,但lrs-1在侧根未突破表皮前基部细胞短于华夏3号,这可能是lrs-1侧根短于华夏3号的原因之一。同时发现lrs-1木质部细胞的形态为一个环状,与华夏3号木质部细胞呈4瓣的形态不同,但木质部形态的差异是否与lrs-1基因的突变有关需进一步验证。3.lrs-1与野生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通过对田间lrs-1和华夏3号取样考种,发现lrs-1与华夏3号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但lrs-1在有效分枝、节数、秕荚数上显著多于华夏3号。通过对lrs-1和华夏3号叶片的扫描,发现lrs-1与华夏3号在叶片叶柄的发育上无显著差异。说明华夏3号和lrs-1除了在侧根长度上有差异外,在分枝、分节、籽粒发育也存在差异。4.lrs-1与野生型间抗逆性状的差异。通过营养液中lrs-1和华夏3根系形态对重金属胁迫响应的观察,发现lrs-1和华夏3在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响应一致。通过营养液中lrs-1和华夏3根系形态对缺素胁迫响应的观察,发现对缺铁和缺磷的响应不同,lrs-1在缺铁胁迫下总根长、侧根总长、总根表面积增加,但华夏3号总根长、侧根总长、总根表面积都减少;lrs-1在缺磷胁迫下总根长、侧根总长、总根表面积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华夏3号,表明lrs-1对缺铁胁迫和缺磷胁迫的响应更明显。在干旱胁迫下lrs-1地上部干重减少幅度小于华夏3号,表明lrs-1对干旱性比华夏3号更不敏感。5.lrs-1突变基因的定位。通过MutMap定位策略,将lrs-1突变基因定位在12号染色体的10497514~32404202(21.91Mb)区间内,该区间存在8个突变点。在突变点上设计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凝胶电泳确认分子标记32404202与lrs-1短侧根性状完全连锁。6.Glyma.12G168900及其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Glyma.12G168900编码一个拟南芥CPSF73I的同源基因,其蛋白质序列与AT1G61010高度相似。突变基因的突变点位于Glyma.12G168900编码区,缺失一个碱基A后导致移码突变,翻译提前终止,导致缺失CPSF73-100_C结构域。在大豆基因组中有一个同源基因Glyma.08G188800,其蛋白质序列上与Glyma.12G168900高度相似。公共数据库大豆表达数据表明Glyma.12G168900在大豆根中表达量远远高于Glyma.08G188800。通过比较Glyma.12G168900和Glyma.08G188800启动子区域发现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元件类型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其表达特征有关。
其他文献
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MET)是世界销售额前十位的农药品种之一,是我国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酰胺类除草剂品种之一。它有2个手性中心,4个立体异构体。其除草活性及环境归趋都存在对映选择性,因此有必要从单一对映体的角度研究其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从而阐释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此外,非活性对映体可能会对作物产生隐性药害,造成环境污染,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为减少具有毒副作用立体异构体的使用,有必
菜用大豆(Glycine max)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其市场需求极大。光质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效应是发展菜用大豆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基础。目前,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响应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毛豆3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为生长光源,设置7个光质处理:红光(0B:100R%),蓝光:红光=1:9(10B:90R%),蓝光:红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rnolyticu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常以生物膜(Biofilm)形式存在,并被证实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状态。细菌形成生物膜和进入VBNC状态与其抗性增强密切相关,目前对生物膜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常温生物膜,对低温下
药用石斛(Pharmaceutical Dendrobium)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倍性育种是药用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虽然已有关于药用石斛无性多倍体的研究,但未见利用2n配子途径创建其有性多倍体的报道。本试验以9种药用石斛、6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和2个种内杂交后代群体为材料,研究药用石斛2n雄配子的发生及其细胞学机理,以及杂交后代的杂交亲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高频发生2n雄配子的材料创建药用
水稻粒形与稻米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定位和解析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基因对于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稻中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积累了许多优良的等位基因,利用野生稻为供体构建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并应用到水稻设计育种中,能够增加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种质资源。与此同时,SSSL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遗传背景干扰,是分离和鉴定
杂交兰是国兰和大花蕙兰杂交培育的兰花新类型,既有国兰的幽香和株型优美,又有大花蕙兰的花大色艳,市场前景广阔。多倍体育种是兰花育种的主要方法,但目前有关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多倍体杂交兰新品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株系44-58、‘小凤兰’、‘君豪兰’和‘宫粉佳人兰’等为材料,研究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杂交兰多倍体新品种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金嘴墨兰’、‘太平洋兰’、‘小凤兰’、‘君豪兰’和‘宫
野生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有利基因,是天然存在的水稻基因库。但是,由于遗传差异较大,水稻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现象,导致许多有利基因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严重阻碍了种间杂交水稻的发展,因此水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以华粳籼74(HJX74)和以HJX74为受体、展颖野生稻(O.glumaepatula,Glu)为供体构建的SSSL(SSSL-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本研究以5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酶-重量法进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小麦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膳食纤维含量,得到了小麦品种间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种类的膳食纤维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高膳食纤维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测量的总膳食纤维(TDF)、
两系杂交水稻以其程序简单、配组自由和无细胞质负效应等优势,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育成的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是当前的一大趋势。M20S是一个大穗型两系不育系,单穗穗重在7~8 g之间,拥有较优良的穗部性状,具有早熟高产的潜力。对M20S的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特性、不育起点温度、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稻米品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该不育系的繁殖、杂交制种以及品质改良提
高温、冷害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因此对于非生物胁迫的研究对培育抗逆品种、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期本实验室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到了一个株型基因Os DJC58,该基因编码一个N端含Dna J结构域的热激蛋白,对该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含有与逆境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本研究主要利用水稻材料02428及其近等基因系NILs(Os DJC58突变材料)探究了基因O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