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因OsDJC58对逆境响应的功能探究及其互作蛋白筛选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冷害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因此对于非生物胁迫的研究对培育抗逆品种、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期本实验室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到了一个株型基因Os DJC58,该基因编码一个N端含Dna J结构域的热激蛋白,对该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含有与逆境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本研究主要利用水稻材料02428及其近等基因系NILs(Os DJC58突变材料)探究了基因Os DJC58对苗期高温、低温、盐害和干旱处理下的响应,并且对种子低温胁迫进行了探究,同时利用酵母双杂技术对Os DJC58的互作蛋白进行筛选,对Os DJC58响应水稻非生物胁迫的机制作了初步探究,结果如下:(1)水稻苗期中的Os DJC58表达量受高温、低温、盐处理和干旱胁迫诱导上调,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表达量发生动态变化。(2)在15℃低温萌发过程中,02428的萌发能力显著优于NILs,内源激素测定和相关基因定量结果表明,Os DJC58的表达受低温诱导,其碱基变异影响了02428与NILs在低温萌发中的表达水平,同时Os DJC58的表达影响了低温萌发过程中ABA与GA的动态平衡。(3)转基因结果表明,Os DJC58敲除的水稻材料在低温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差于野生型,表明Os DJC58在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利用酵母双杂技术筛选到与Os DJC58的互作蛋白共18个,并利用同源重组克隆技术构建猎物AD载体与诱饵载体BD-Os DJC58共转化酵母Y2HGold,对Os DJC58与Os08g0380100、Os07g0592000、Os06g0284800蛋白互作的真实性进行了初步验证。(5)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Os DJC58与互作蛋白Os08g0380100(含BURP结构域的多聚半乳糖醛缩酶)、Os07g0592000(受GA调控的GASA家族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相一致,结合内源激素测定结果和前人对BURP家族、GASA家族蛋白在逆境胁迫中的研究结果,推测Os DJC58可能与Os08g0380100、Os07g0592000在相关激素如脱落酸和赤霉素的诱导下共同参与了种子低温萌发的过程。本研究表明:基因Os DJC58不仅在水稻苗期参与了多种逆境响应,同时在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水稻抗逆方面的分子机制对于水稻抗逆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MET)是世界销售额前十位的农药品种之一,是我国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酰胺类除草剂品种之一。它有2个手性中心,4个立体异构体。其除草活性及环境归趋都存在对映选择性,因此有必要从单一对映体的角度研究其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从而阐释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此外,非活性对映体可能会对作物产生隐性药害,造成环境污染,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为减少具有毒副作用立体异构体的使用,有必
菜用大豆(Glycine max)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其市场需求极大。光质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效应是发展菜用大豆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基础。目前,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响应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毛豆3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为生长光源,设置7个光质处理:红光(0B:100R%),蓝光:红光=1:9(10B:90R%),蓝光:红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rnolyticu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常以生物膜(Biofilm)形式存在,并被证实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状态。细菌形成生物膜和进入VBNC状态与其抗性增强密切相关,目前对生物膜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常温生物膜,对低温下
药用石斛(Pharmaceutical Dendrobium)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倍性育种是药用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虽然已有关于药用石斛无性多倍体的研究,但未见利用2n配子途径创建其有性多倍体的报道。本试验以9种药用石斛、6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和2个种内杂交后代群体为材料,研究药用石斛2n雄配子的发生及其细胞学机理,以及杂交后代的杂交亲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高频发生2n雄配子的材料创建药用
水稻粒形与稻米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定位和解析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基因对于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稻中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积累了许多优良的等位基因,利用野生稻为供体构建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并应用到水稻设计育种中,能够增加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种质资源。与此同时,SSSL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遗传背景干扰,是分离和鉴定
杂交兰是国兰和大花蕙兰杂交培育的兰花新类型,既有国兰的幽香和株型优美,又有大花蕙兰的花大色艳,市场前景广阔。多倍体育种是兰花育种的主要方法,但目前有关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多倍体杂交兰新品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株系44-58、‘小凤兰’、‘君豪兰’和‘宫粉佳人兰’等为材料,研究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杂交兰多倍体新品种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金嘴墨兰’、‘太平洋兰’、‘小凤兰’、‘君豪兰’和‘宫
野生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有利基因,是天然存在的水稻基因库。但是,由于遗传差异较大,水稻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现象,导致许多有利基因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严重阻碍了种间杂交水稻的发展,因此水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以华粳籼74(HJX74)和以HJX74为受体、展颖野生稻(O.glumaepatula,Glu)为供体构建的SSSL(SSSL-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本研究以5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酶-重量法进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小麦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膳食纤维含量,得到了小麦品种间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种类的膳食纤维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高膳食纤维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测量的总膳食纤维(TDF)、
两系杂交水稻以其程序简单、配组自由和无细胞质负效应等优势,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育成的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是当前的一大趋势。M20S是一个大穗型两系不育系,单穗穗重在7~8 g之间,拥有较优良的穗部性状,具有早熟高产的潜力。对M20S的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特性、不育起点温度、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稻米品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该不育系的繁殖、杂交制种以及品质改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