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与氧化镍/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时间短等特点,在便携电子设备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能。超级电容器由正/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电极材料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具有高比表面积或多孔结构的电极材料通过提高电荷有效存储面积和减小离子迁移距离的方式促进电化学储能反应发生。然而,多孔、高比表面积电极材料制备过程复杂,从而限制了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针对此类问题,开发廉价高效的制备技术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高吸水树脂作为一种廉价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有望通过碳化的方法高效制备多孔碳材料。溶液燃烧法则利用氧化剂(通常是硝酸盐)和燃料之间的快速放热反应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本文聚焦上述两方面内容,制备了多孔碳及氧化镍/碳复合材料,并研究和优化了其电化学特性,主要内容如下:(1)以高吸水树脂为前驱物,通过对碳化温度控制制备出不同形貌的无定型多孔碳。结果表明:经过700°C碳化的样品在1M KOH溶液中,电流密度1A/g时,比电容为135 F/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0 A/g时,其比电容为105 F/g;比电容保持率为76%。在此基础上,采用KOH对不同样品进行化学活化,并探讨了活化工艺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00°C下制备出的样品,经相同温度KOH活化后,1A/g时比电容提升至240F/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0A/g时,其比电容仍可达到190F/g,5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5%。(2)以硝酸镍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溶液燃烧法制备了介孔型非晶NiO/C颗粒。研究发现,通过改变硝酸根/柠檬酸摩尔比可以有效调控产物成分与微观形貌。电化学测试表明,当硝酸根/柠檬酸摩尔比为3.2:1时,制备出的样品在1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1270F/g,10A/g时比电容为642F/g,经过20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为77%。对该样品进行不同气氛及时间退火处理后,调控样品中碳组分的碳化程度可以进一步优化电化学性能;氮气气氛下退火2h后,材料的比电容提高到了1570F/g。最后,通过对不同负载量的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发现,当泡沫镍上样品负载量为9.38 mg/cm2时,其面积电容达到了5.52F/cm2,并且在2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展示了其潜在的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化学传感器又称化学探针,由于其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等众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而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化学传感器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变化来检测分析物,如改变吸收、发射、或氧化还原电位等特性。尤其是荧光检测,由于灵敏度高、易于可视化、响应时间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传感应用工具之一。化学传感器可以分为荧光化学传感器和磷光化学传感器,由于它们丰富、容易修饰的化学结构
非晶合金在加载过程中因为局域化剪切带的形成,导致非晶合金室温下没有宏观塑性。为了提高室温塑性,内生树枝晶增韧的非晶基复合材料被相继开发出来。该类合金具有塑性大、强
铜及其合金材料因具有高的导热导电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工农业、日常生活和新型产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铜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潮湿
传统的金属多孔材料制备技术普遍存在着工艺与成本方面的不足,并且多以牺牲强度为代价的,因此尚不能解决高强度、高韧性与低弹性模量这一矛盾。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研制了以生物医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以有机小分子醇为燃料,由于其环保、原料可再生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开发出高性能的有机小分子电催化剂对于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应用有很重要的价值,是当今研究的重点。实验采用脉冲电位法,在置于硫酸溶液中的不锈钢电极上电聚合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将其用于Pt、Sn微粒负载,并利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EIS)、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脉冲电位法(PPM)电化学参数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问题早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很多,但是这些方法依然存在许多弊端而制约了其广泛的工业应用。因此重金属废水仍然是重要的环境污染
本文比较了硫酸亚铁还原法、零价铁粉还原法、铁炭微电解还原法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通过静态实验对各种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出最优的方法,然后进行小试实验。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