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中继协作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网络中其它节点协助当前节点进行通信,通过使用其它节点的天线可以实现多跳或混合多跳传输。在蜂窝网络中,使用中继进行协作,可以有效地扩展小区覆盖面,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如果辅以MIMO和OFDM技术,中继协作能进一步提高系统容最和稳定性。基于这些优点,中继协作已经成为包括LTE-Advanced和IEEE 802.16m在内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的协作算法,以优化链路性能为目标,研究了多个场景下基站和中继端信号处理的一些关键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单中继协作信道的性能,推导并分析了MIMO中继协作模型下多路复用结构的子信道功率分配算法,包括基站、中继独自进行功率分配和基站、中继联合功率分配。   2.研究了MIMO中继协作系统中基站、中继波束形成的设计,使用Grassmannian码本,提出了一种基于降权重因子的中继端设计的有限反馈波束形成,以及基于用户端设计的有限反馈波束形成。   3.研究了单天线多中继协作场景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包括系统总功率约束和节点独立功率约束,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数值仿真。   4.研究了多天线多中继协作时的中继端信号处理,通过多种方案的仿真比较,全面考察了节点多天线增益和分布式多天线增益的关系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在节点独立功率约束条件下,使用概率论模型理论推导了几种中继选择算法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和系统中断概率;以此为根据研究了多中继协作场景中的中继选择问题,针对DF和AF两种中继转发模式设计了中继选择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6.将多用户通信引入MIMO中继协作系统中,分析了这种模型下几种容量界;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波束形成的SDMA多用户调度、通信方案,并考虑了其系统级实现问题。随后还简要考虑了使用OFDMA实现多用户中继协作通信中的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矢量量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压缩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码书中搜索与输入矢量最匹配的码字,将对应的码字索引代替输入矢量进行传输和存储,而解码时只需要简单的查表操作。由于
微纳尺度的光子器件在光通信、光传感、光功率传输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纳光波导是微纳光子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目前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纳光纤是一种
通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室内无线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数百Mbps,实现数十bits/Hz/s的频谱效率,这些都是传统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所无法实现的。
未来无线网络中由于更高效的业务需求,要求链路数据传输速率进一步提高。而传统的基础设施和目前使用的网络很难实现这一要求。但是基于中继的网络传输在这方面拥有巨大的潜
P2P网络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研究与关注的一个焦点,它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P2P网络自身的分散化、自治性、动态性、自组织性、异构性等特点,对P2P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很大的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手机终端已经从原来的只支持单一移动通信网络到与Wi-Fi、蓝牙等无线网络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这为移动VoIP的发展奠
未来移动通信在传输速率、系统性能和系统业务容量等方面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IMO通信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采用了多天线结构,不仅可以使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