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血液学参数的特征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特征的关系,揭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参数变化特点,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331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经病理确诊的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参数,同时收集其中268例初诊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血液学参数的特征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特征的关系,揭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参数变化特点,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331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经病理确诊的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参数,同时收集其中268例初诊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宫颈癌组和宫颈癌前变组的临床血液学参数特点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其临床血液学参数进行关系分析。结果:(1)宫颈癌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P<0.001、P=0.025、P<0.001、P<0.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SII、PNI均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间有一定的鉴别作用,NLR的最佳截断值为1.83(敏感性51.3%和特异性68.6%,AUC:0.612,P<0.001),PLR的最佳截断值为119.9(敏感性65.7%和特异性44.1%,AUC:0.552,P=0.023),SII的最佳截断值为491.3(敏感性49.7%和特异性66.8%,AUC:0.601,P=0.022),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70.8(敏感性58.0%和特异性61.0%,AUC:0.618,P<0.001)。(3)宫颈癌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值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P<0.001、P<0.001、P=0.049)。宫颈癌组的血红蛋白定量、白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P<0.001、P<0.001)。(4)治疗前临床血液学参数与宫颈癌术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治疗前NLR与宫颈癌肿瘤最大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LR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病理分级、脉管浸润、宫颈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LR与宫颈癌肿瘤最大径线、病理类型、FIGO分期、病理分级、脉管浸润、宫颈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II与宫颈癌肿瘤最大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II与宫颈癌的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宫颈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NI与宫颈癌宫颈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NI与宫颈癌的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血液学参数NLR、PLR、SII、PNI在治疗前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对二者均有一定的鉴别作用,以PNI的鉴别价值相对较高;较高的术前PNI与宫颈癌前病变相关,较高的术前NLR、PLR、SII与浸润性宫颈癌相关;初始手术的宫颈癌患者术前NLR和SII与宫颈肿瘤大小有关,术前NLR和SII越高,肿瘤径线越大;术前PNI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和脉管浸润概率有关,术前PNI越小,宫颈浸润深度越深,脉管浸润的概率越大。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明胶(Gelatin,GT)与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结合制备纳米纤维膜,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支架,并将两者与二代软骨细胞结合制备软骨复合支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分析该类支架用于修复软骨损伤的可行性,为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治疗软骨组织损伤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首先将软骨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利用
背景:2013年5月1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为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2016年司法部颁布了修订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强化了司法鉴定管理与司法鉴定使用衔接机制,规范了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实施、意见书出具及出庭质证的程序。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不仅代替了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也推动人
目的:探究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股骨骨折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系统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方面的影响。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20年9月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62名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发病时间原则上限制在6小时以内,部分进展性加重病例经介入组专家评估后放宽到24小时以内),通过有关指标纳入的,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医学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相关研究指标的变化,并寻找可能影响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在TBI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
背景: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人们健康。HEATR3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在核糖体蛋白的运输及装配过程中发挥重要分子伴侣的作用,并且HEATR3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功能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检测HEAT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确HEATR3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转导通路。方法:数据库探讨HEATR3在结直肠癌和正常
目的:探讨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对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术前CT扫描并随后进行手术切除的186个纯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按8:2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每个结节勾画出瘤内和瘤周(肿瘤周围5毫米)两个感兴趣区域(ROI),从每个ROI获得2600个放射特征,并将瘤内和瘤周的特征联合为5200个特征。然后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BDNF对下咽癌FaDu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分析BDNF/TrkB的表达水平
目的:观察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乳腺肿物活检或穿刺病理确诊的234例乳腺癌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联合组、亚甲蓝组和纳米炭组,每组各78例。分别应用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单纯亚甲蓝示踪法和单纯纳米炭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情
目的:明确人脑、胶质瘤组织中Wnt7B及β-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探讨不同浓度Corilagin对胶质瘤U251干细胞中Wnt7B及β-catenin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部分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21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因脑外伤行内减压手术治疗患者的脑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