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都充满隐喻的世界上,可以说,生活中富有创造力的隐喻比比皆是。本文的主旨在于归纳杜甫诗歌中隐喻的概况,并发掘杜甫诗歌中的隐喻意义解读中存在的认知机制,试图为理解杜甫诗歌中的隐喻提供一个合理的意义解读范式。隐喻,即metaphor,它来自于希腊语,意思为“由此及彼”,它的本意就是指将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对于隐喻的研究,学术界长期以来都把它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格来看待,直至20世纪80年代这种现象才有质的变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隐喻才不再仅仅被看做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被看做是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尽管有些学者已经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隐喻建构和解读的过程,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杜甫诗歌中的隐喻的认知解读还为数不多。在论文中,从杜甫的诗歌中选取的语料也突破了过去仅仅把隐喻看做一种辞格的窠臼,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依据概念隐喻对杜甫诗歌中普遍存在的隐喻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利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杜甫诗歌中隐喻,解析杜甫诗歌中隐喻的认知过程,为更好的理解诗歌和欣赏诗歌打开新的思路。中国诗人善于运用隐喻来表达诗歌内容。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杜甫诗歌中的隐喻,我们首先对杜甫诗歌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以杜甫的咏马诗为代表对其诗作进行了概念整合的分析,同时又把杜甫的诗作和李白、李贺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发现杜甫诗歌隐喻的独特性。本文共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言它是对本文的一个简要概述。简要解释隐喻这一语言现象,然后指出把隐喻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原因,接着提出研究的中心问题。最后,对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目标、意义和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回顾前人对隐喻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评价。第三章详细论述本文的理论框架,介绍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第四章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对杜甫诗歌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五章把隐喻网络模型应用到解读杜甫诗歌的典型的隐喻实例中。第六章对杜甫诗歌中的个性隐喻进行分析最后一章是结论,是对整个论文的论述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